首页>>新闻中心>>小学>>博爱小学:家校共话情理事,同心共筑沟通桥
博爱小学:家校共话情理事,同心共筑沟通桥
——记常州市博爱小学教师培训活动:《家校沟通话术》
发布时间:2019-10-20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张蔚

DSC01428.JPG

DSC01423.JPG

DSC01419.JPG

DSC01421.JPG

10月16日下午,博爱、怡康两校区领导、全体教师在博爱报告厅聆听了一场主题为《家校沟通话术》的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武进区人民路小学副校长,江苏省“十佳卓越班主任”、常州市特级班主任王晓波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讲人。王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教学管理实践,传递出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艺术性和方法性,为在场全体教师上了一堂入境、入情、入理、入心的“家校沟通课”。

搭建沟通台:认识“新”家长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三高”、“三多”家长带来了更多可能,也带来了更多未知。正如王晓波老师在总结中提到的那样,“今天的家长是一个充满了焦虑、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群体。”面对这样一群“新”家长,我们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对过去的总结,对现状的研究,而要更多地向未来求知,向未知求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学生的家长产生客观清晰的认知,家校沟通才能落到实处,发挥效用。

筑牢信任网:厘定“新”关系

在谈及“新”家校关系时,王晓波老师援引了朱永新教授的一段话,并特别指出“一间教室,一个生活于同一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人”,而这间“教室”,也不应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师生,而应延伸到家庭,包容进家长。家校之间从来不只是单方面的迁就、付出,而是真诚友好、互相合作的共同体。明确家校关系、保持适当距离,家校沟通才能畅通无阻,事半功倍。

铺展共赢路:定义“新”沟通

沟通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王晓波老师提到,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教育是主流,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学校教育只是家庭教育重要的补充。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教师在家校沟通中的被动、迁就。要想得到家长的理解、宽容与支持,教师必须从被动走向主动,因职因时因人而异,主动“出击”,呼唤同理心,培养共情力,让“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家长和最好的孩子一起创设一间最好的教室”!

学校从来不只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也从来不只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家校因学生相识,因沟通相知。用真话传真情,用真情育真人,这是家校共同的期望,更是教育不变的初心。

(审核:张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