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科研>>理论学习>>青龙幼推荐: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支架式学习材料的作用(宋庆龄幼儿园 徐简 陆诗瑶)
青龙幼推荐: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支架式学习材料的作用(宋庆龄幼儿园 徐简 陆诗瑶)
发布时间:2019-10-23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尹敏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及,教师应当在学前阶段,充分发挥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作用,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但是,教师们可能遇到过以下情景:辛苦设计构思的材料,投放后幼儿没有兴趣尝试;或者发现幼儿的操作完全不似预设,呈现效果不佳;要不就是新鲜劲儿一过,就少有人问津。

究其原因,其实是教师忽视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第一,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育尚未完成,在技能技巧方面存在较多局限。第二,小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玩法单一的材料难以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第三,小班幼儿的专注力较弱,容易放弃尝试,这使其探索视野存在局限。因此,教师在设计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就要思考如何给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学习支架,支持他们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以下是我们为解决这三个问题开展的尝试。

一、打破技能技巧的限制

材料多元、色彩多样的美工区是小班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区域。在这里教师会为他们提供大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易于操作的活动材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尽情涂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意。不过,美工区对幼儿动手能力要求较高,而小班幼儿通常绘画能力较弱,在技能技巧方面有所不足。因此,教师在设计和投放材料时不能对幼儿有过高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材料,适当降低操作难度,让他们在涂鸦过程中逐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学会控制手的动作。对此,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五彩鱼”活动为例,教师准备了各色颜料、小鱼轮廓底板和各种鱼的图片,让幼儿先根据轮廓底板描画鱼的外形,然后进行自由创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鱼身上进行点点与线条的创作难度较低,但描绘鱼的轮廓是有困难的,于是我们让幼儿先在轮廓底板上进行描画,用材料弥补了他们技能上的不足,帮助其採索三角形与椭圆的轨迹。同时,我们提供各种颜色的热带鱼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创作。在已经完成的“五彩鱼”中,每一条鱼都是不同的,黑色背景板和各种色彩的小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简单的绘画所呈现出的效果有趣、有情境。

又如让幼儿感受海洋世界里丰富色彩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水中画”,我们准备了各种海洋动物的剪影、魔术画梳和特制颜料,让幼儿在水中滴颜料,并用魔术画梳随意在水中搅动,就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最后,把动物的剪影轻轻地放在水画表面,水画便迅速地被印到纸上。对于滴管式的颜料,幼儿容易掌握操作方式,信手涂鸦也可以画出好看的花样,降低了对技能技巧的要求;水画的成品颜色鲜艳,富有视觉冲击力,最终的效果出乎物儿的意料。看着自己的作品,他们发出惊叹:“我的小鱼穿了一件好看的花衣服,花纹像政魂花一样漂亮。”“我的海星颜色太美了,各种颜色都有,我给它取名叫海王,是漂亮的海底之王!”

两份美工材料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小班幼儿在绘画技能技巧上的薄弱点,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打造抢眼的视觉效果,帮助幼儿感受美、创造美

二、激发幼儿多角度地解决问题

在同一个别化活动中投放不同难度、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会让幼儿更感兴趣,并多次挑战。以往的活动中,我们很容易见到个别幼儿游离在活动之外,难以投入:能力弱的幼儿对材料感觉无从下手,能力强的幼儿也可能觉得缺乏挑战而没有兴趣。这往往是由于教师投放的材料缺乏层次性,难以激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探索兴趣。于是,在海洋主题中,我们根据幼儿喜爱的绘本《千万别去当海盗)设计了“海盗寻宝”学习材料。教师提供了项链、宝石、钱币、戒指等各种“宝藏”,以及铲子、镊子、钉耙、大小不一的宝盒、有数字的宝箱等材料。幼儿可以选择任意宝盒或宝箱来存放他们挖到的“宝藏”,“宝藏"的大小、数量、颜色都可以作为分类的维度,玩法多样,没有固定答案。

幼儿以完全开放的视角参与到这套材料中,在充满情境的操作氛围中多次尝试,用各种方法分类存放自己的“宝藏”,乐此不疲地探索,并分享自己的分类方式与理由,不仅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还提升了他们的分类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海盗寻宝”还可以延伸出更丰富的玩法,提升整套材料的层次性与可玩性。比如,加入磁性“宝藏”,让幼儿利用金属探测器进行寻宝,或将“宝藏”放入冰块中,让他们利用各种材料取出“宝藏”后再进行分类。幼儿在多种玩法中获得不同的经验,自由度更高,也能持续保持对材料的兴趣和探索欲,有益于小班幼儿的能力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数、形科学常识等方面的发展。

三、拓展幼儿视野

支架式学习材料也能够依据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延伸,在很大程度上会以语言的形式来呈现。37岁是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完整的语句是重准点。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地以几个字概括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语句简单不完整,局限于简单陈述、缺乏想象。为提高幼儿表达的兴趣和意愿,我们在语言区进行了尝试。例如,在“海洋”的主题中,幼儿对去海边游玩兴趣高涨。在了解到幼儿都有与家人在海边游玩的经验之后,我们在语言区创设了“海边故事创编”材料,将各种相关元素融入其中(见表)

通过排列摆放不同的海边元素磁力贴并画上自己想象的内容,幼儿从自我经验出发,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述。之后,我们将幼儿的操作成果和讲述的内容分别用照片和点读笔记录下来,制作成图书(我们在海边》,让全班幼儿了解同伴创编的故事,让小作者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吸引更多幼儿尝试表达自己的想象,延伸已有经验。

材料投放后,幼儿都产生了很大兴趣,甚至因为想创编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而多次操作。幼儿在操作和创编的过程中不断回顾自身经验,并用创意丰富已有经验,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结合上述几点可见,积极的个别化学习过程能帮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概念认知,发展学习能力;而支架式学习材料的投放能有效助力个别化学习活动,改善因为其阶段性的心智发展规律导致的学习兴趣难挖掘、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运用简单巧妙的材料,为幼儿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和空间。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兼顾材料的趣味性、层次性以及幼儿的自身经验,设计出更适合小班幼儿的支架式个别化学习材料,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转自上海托幼

 IMG_20190909_095219.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