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语文>>教研动态>>解小:智慧课堂 变革教学
解小:智慧课堂 变革教学
记天宁区蒋晓燕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六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9-12-29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蒋芙蓉

 1224日下午,阴雨霏霏,但挡不住工作室成员研讨的热情。天宁区蒋晓燕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六次活动在雕庄中心小学进行。此次工作室活动为“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课堂范式的研究课展示和研讨,工作室成员赵金龙老师和范燕燕老师为大家带来两堂智慧课堂。活动还有幸得到了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研训员王勤老师的热切指导。

赵金龙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课,他解读教材十分精准,活动设计板块化。他用大单元、大任务、真情境的教学理念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将口语交际和单元习作融入教学中,进行单元整合。抓住语文要素,借助“互联网+”技术,依托“全景平台”,以“吴冠中爷爷百年诞辰之际设计一封爱的明信片”为支架,感知生活中难忘的点点滴滴。在感知过程中,既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选择恰当材料表达自己观点,又进一步体会父亲深沉的爱。接着,以明信片想送给谁为话题,打开学生情感的窗口,让学生写下想要说的心里话,为后续的写作作了铺垫。注重线上线下的交互教学,线下用好导学单,线上做好分享互动,共同促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范燕燕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她在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尚学”平台完成关键字词音、形、义的检测,根据反馈数据进行有侧重的教学。然后,根据小刺猬称呼的变化理清文脉,说清楚小刺猬偷枣的过程。主要分三步展开:第一步找出文中小刺猬偷枣的动作;第二步通过“尚学”平台完成小刺猬偷枣的动作排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晰顺序,随后再加上顺序词说一说小刺猬偷枣的过程;第三步自主观看小刺猬偷枣的视频,给视频配上解说词,要求说得有序且生动有趣。在观看的过程中,孩子不但进入到了小刺猬偷枣的情境中,且能看到“偷枣”过程中更多的细节,为后面的“说”奠定了基础。整个过程层层递进,“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可见。

工作室成员各抒己见,对两节研究课提出各自的看法。蒋芙蓉老师认为互联网+的课堂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的交流更多元化,让每个人都有言说的机会。谭庆柱老师认为前期的课堂范式研究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老师们应该对范式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并在之前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继续探索和创新。工作室领衔人蒋晓燕老师指出,互联网+的范式教学更应该聚焦思维的可视化,增强活动中的互动性,只有适切地使用,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教学技术最终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服务!

两位执教老师带着责任,满怀激情,呈现了一个互联网下承载效率和智慧的真实课堂,天宁区语文研训员王勤老师点评了此次研讨活动。王老师肯定了工作室成员的研讨热情和高昂的积极性,并聚焦“互联网+”和“语文学科”两个关键词给出了高位引领。王老师提出我们的互联网技术不仅要用在教的设计上,更重要用在学的设计上,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支撑学生的学来改变课堂学习方式,进一步促进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语文老师,要提高教材解读的能力,把握语文学科特性和统编教材意图,全面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素养。王老师也建议工作室成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对已经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清晰的认识,在原有的教学范式上进行深度研究和学习,完善和创新范式。

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相信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全体工作室成员将继续与"互联网+"相约同行,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5.JPG

 

 

11.JPG

10.JPG

7.JPG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