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教育信息化>>计划总结>>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天宁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天宁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1-15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陈慧霖

  本学期根据计划,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根据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参与常州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关于加快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2020)》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天宁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工作成效与不足

  (一)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全区信息化应用研究水平。

  根据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重点推广和培育项目、常州市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方案,对照拟定目标、工作进度,有序开展范式的发展与应用工作。本学期重点完成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1.举办项目培育方案的论证研讨活动;2.以此项目为基础,成功申报成为江苏省教育厅“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3.互+教师发展工作室正常开展研讨活动,发挥工作室的领衔辐射作用;4.组织部分学校教师开展互+教学平台使用培训;5.举办区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

  成效:1.以“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培育方案的论证研讨和申报试验区为契机,明确了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完善了项目研究的顶层设计;2.与权威专家、一线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深化和拓展项目研究内容和成果;3.以互+教师工作室为基础,形成一批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本学期,工作室各级各类研讨活动达26次,其中英语李霞工作室与陕西省岚皋县王亚菲英语工作坊和蔺河小学开展远程教研活动,受到两地教师好评;4.继续办好区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提升了比赛的参与面和学科覆盖面;5.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光华学校、博爱小学等部分学校项目推进有理念、有举措、有投入、有实践、有成效。

  存在问题:1.由于工作计划落实不到位,监管机制未能形成,各校常态化教学基本没有达成;2.信息中心疲于应对事务性工作,对学校引领不够,统筹、规划、协调不足;3.部分学校领导不重视,分管领导不主动,制定的项目计划没有执行到位。

    (二)以课堂为抓手,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针对纲要提出的新目标、新理念、新教法等,本学期先后组织了各类学习、教研活动,具体有:1.邀请省级专家对我区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2.组织参加市级同题异构教学活动;3.组织举办区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4. 组织信息技术教师研究项目交流;5.承办国家级创客教育培训活动;6.开展信息技术学科质量检测。

  成效:1.圆满完成承办中央电教馆组织的国家级创客教育培训活动的任务,我区4位教师担任了培训活动的导师工作,我区与沧源县成立创客教育共建合作区,10位教师被沧源县教育局聘为创客导师;2.推荐10篇信息技术教师的文章参与市比赛,两篇一等奖、六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教师对于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区域的教育理念,教学实施策略等获得省、市教研部门认可,浦前小学李开老师被聘为常州市信息技术兼职教研员,二实小张芳菲老师在市同题异构活动现场执教,获得较好反馈。

  存在问题:1.从本次基本功比赛看来,部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入瓶颈期,教学基本功有所懈怠,对于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和程序上存在一定盲区;2.信息技术教师,包括已经从普通教师岗位上成长为信息化分管中层的老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自身定位不清、作为不够、引领不明等情况;3.必修课程、创客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等学校特色课程的器材成本尚无政策与机制支持,制约课程落地。

  (三)以智慧校园为契机,提升学校信息管理水平

  根据《江苏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结合省市教育现代化2035计划,稳步推进改扩建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形成近期改扩建的北环路小学、北环幼儿园、清凉幼儿园、红梅实验小学等学校信息化需求、实施方案,确保信息基础建设按期完成。召开“智慧校园”评估研讨会,全区60%参与省智慧校园评审工作,局前街小学推荐申报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按计划已经全部通过市级审核,等待省级验收评估。

  成效:1.在学校管理、课程中引进一些新技术、新项目,支持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同时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2.学校信息技术投入进一步加大,数字化环境得到改善。3.完善了天宁区学校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局相关科室、教师发展中心、基层学校各司其职,规范信息发布内容、过程,形成信息发布机制,网站信息安全漏洞在19年下半年仅通报一次。

  存在问题:1.学校信息化工作骨干力量相对薄弱,学校领导、中层顶层设计能力欠缺,对信息化的认识、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2. 部分学校安全意识不高,如学校无线网络使用密码没有经常变更,缺乏学校信息化治理的意识和技能;3.第一批学校无线覆盖协议期即将到期,后续与运营商合作方式需要确定。

  二、下学期工作思路

  下学期将围绕“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深入应用、发展、推进“互联网+环境下交互式探究性教学范式的实践与研究”的展开,针对前期暴露的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问题与瓶颈,探索天宁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

  1.针对各类信息化研究项目拟定“常态化推进管理办法”,明晰研究任务,明确开展研究的年级、班级、教师,梳理学科教学内容、形成学期计划并上报教育信息中心,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月报送包含年级教研活动次数、常态课节数、资源包建设情况、参与工作室研究情况、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不定期组织项目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2.继续将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研训工作纳入日常区级教学质量调研活动,每次参与调研的学校至少提供一节互联网+常态课以供研讨。

  3.依托各学科研训员,加强指导、规范7个互联网+教师发展工作室,按照成事成人的原则开展日常研究工作。

  4.以四个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为抓手,针对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新增教学内容(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开展基于项目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尝试建立天宁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标准。

  5.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技术应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依托“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提升教师信息化融合创新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