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语文>>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理论学习: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0-05-12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陆芳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滕喜红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4期

        我们知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于“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 ,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下面,就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抓住课本,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没有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所以,语言文字运用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重大目标。而指导和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主要任务。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从目标上,不是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来体会父母之爱——这是简单的人文性目标,而是学习并尝试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来体会父母的爱,目标取向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指向的是学生的表达与运用,而不是指向人文性的阅读教学。在学完母亲夸我作的诗“精彩极了”之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妈妈在什么情况下也夸过自己,也仿照作者那样,抓住妈妈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描写出妈妈对自己的爱。

        二、关注识字与写字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是开展语文识字教学的主要阶段,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均离不开识字教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目的在于正确书写、正确理解字义,而中高年级的识字教学则是进一步实现汉字的正确运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段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识字写字的学习兴趣。然而在此学段教学,激发学生识字写字学习兴趣时,不能只让学生识记字形字音(识记字形字音只是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应当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

        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当前的小学中高年级识字教学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识字写字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还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识字写字教学。课堂上,不仅要关注读音、字形、理解,也要注重听写的训练。

        三、注重朗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都是几代大家积累流传下来,经过专家们认真筛选甄别的,在遣词造句等方面堪称范本的佳作。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或片段外,我也会要求学生对其他课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多读以至成诵。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地走进了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积累语言,鼓励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关于语言积累,中高年级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字词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要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打开学生的思路;加强语言的积累,逐步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注重语言学习的开放性,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扩大学习运用的领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