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小学>>“静默的汹涌”——后疫情时代学生工作“云”研讨
“静默的汹涌”——后疫情时代学生工作“云”研讨
发布时间:2020-05-20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杨萍

  新冠疫情的出现,给人类历史与现实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工作,如何化“疫”为机,建立新秩序、新格局?叶澜教授在《“静默的汹涌”》一文中提到“教育之伟力远远不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递,而在于个体生命精神力量之成长”。

  2020年5月18日下午1:30,一场主题为“‘静默的汹涌’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工作”“云”研讨活动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翰学校区越秀剧场举行。活动由郦少春副校长主持。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举行,二实小集团校长室和翰学校区全体班主任及部分学生代表在现场参与,同时全国“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天宁区各小学、二实小教育集团联盟校、结对校、友好校共两百多所学校1500多人通过CCTALK网络平台同步参与了研讨。

  常州市教科院鲁兴树副院长和天宁区教育局陶建平副局长两位专家参与现场互动、点评。江苏省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齐学红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原副院长、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教授则通过“云”点评的方式提供专业引领。

  第一版块 新竹“云”论坛——实践出真知

  本环节中,分别由管理者代表、班主任(辅导员)代表和学生代表分享回顾了疫情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思考。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叶伟锋分享了《“网络开学典礼”的思考和策划》,通过创意设计“知情意行”网络开学典礼,化“疫”为机,让生命更茁壮!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郭玉琴介绍了《疫情下的社交礼仪之变》,通过“校园一日新常规”的思考与实践,开启校园社交“文明范”,让学生用良好公德和文明礼仪,为自己、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书写最美的文明名片。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学生部部长助理李静带来了《劳动催开“五色花”》,回顾了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通过“综合融通”,持续推进劳动教育系列化,引领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巧劳动,做新时代光荣的劳动者。

  马燕芬老师唱读的小曲儿掀起一阵小高潮,小诗叙述了班主任在复学期间的琐碎日常:测温、上报、消杀……赞扬了活跃在抗疫第一线值得敬畏的多面手——班主任。陆芳老师谈起了她在超长寒假中“3.5学雷锋日”开展的“学雷锋 树新风”云班队——线上队课的探索实践,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自觉成为“雷锋精神”的继承人,争做“雷锋式的少先队员”。黄武老师分享的是寒假里二实小五(5)中队和黄石汪仁小学五(3)中队的孩子们手拉手“联合战‘疫’,1+1>2”的故事。一段特殊的假期,一场刻骨铭心的相遇。在后疫情期间,“蛋黄苏”将继续携手同行,努力提升各方面素养,做一个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查睿扬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宅家自护”的疫情期间,每天上传“小查讲论语”的视频,希望激发更多小伙伴读经典的热情。周展铭同学分享了爸爸公司生产防护服,征集贴在防护服上的暖心祝福语时,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个小小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一件普普通通的防护服瞬间有了“温度”,身穿防护服的叔叔阿姨们感受到了来自祖国花朵的祝福。顾宸嘉同学介绍了自己成功牵手黄石的小伙伴——汪仁小学五(3)班的吴梦凡同学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对方展露笑颜的故事。虽然她不能像白衣战士那样冲到战“疫”一线去救死扶伤,但她爱的行动也温暖了疫区的小伙伴。

  第二版块 新竹“云”思辨——学习促思考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江苏省优秀班主任朱丽萍、常州市特级班主任许倩老师、常州市高级班主任程美琴老师分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读完《静默的汹涌》这本书的感受。朱丽萍副校长认为努力向上,是生命最美的姿态。每位教师需要将能力的提升纳入到日常之中,不断挑战,不断突破,生成新的经验和能力,这样才能拥有新的生命能量。许倩老师反思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刚刚经历的这次突如其来的“大考”,从最初的无措,到过程中的应变,随着考试的结束,希望大家在阅卷的同时,还要进行教育反思与重建。程美琴老师分享了作为学生心灵和生命的守护者——班主任,抓住“疫情”和“返校”契机,在静默中寻找前行的力量,在汹涌时筑好爱的港湾,努力追求润物细无声的“自然而然”之境的教育过程。

  第三版块 新竹“云”畅想——策划明方向

  在这个环节,二实小集团三个分别由副校长领衔、学生部负责人以及年级组长共同组成的策划团队分享创意,陶、鲁两位专家即时点评,现场提升。

  潘银婷组长代表一年级“红色入队”策划组发言,她们团队根据《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中关于“递进开展分批入队”的建议,探索在“五育并举”的总目标引领下,制定科学规范、普遍认可、广泛受益的入队评价细则,对儿童进行具体化、常态化的量化评价,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融入组织教育、自助教育、实践教育中,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创造。

  陈水香组长代表三年级“金色生日”策划组发言,介绍了“疫路同行,拔节生长”——十岁金色生日成长礼主题活动方案。以仪式篇、感恩篇、成长篇为主线,串联各个成长的小活动,在过程中形成校园静态环境文化布置,烘托生日氛围,用动态云技术支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维互动,弥补后疫情时代因为不能聚集带来的遗憾。

  杨萍副部长代表六年级“紫色庆典”策划组发言,分享了“最美毕业季,少年正当时”的毕业季活动方案。通过策划制作成长册、创新毕业礼、送贴心建议、寄出一封信、篝火联欢会五大系列活动,让毕业生重拾小学校园生活点滴,感恩师生同学情,以最美好的方式告别小学,以最盎然的少年姿态迈向初中。

  陶建平副局长肯定了二实小集团学生工作的策划用心,主动创新仪式教育,为全区中小学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希望大家能注重仪式教育,关注仪式背后的成长体验。鲁兴树副院长对后疫情时期的二实小能重视日常、坚守日常表示赞赏。对二实小学生工作因“疫”之变提出了“持变守常”“守常达变”,期待学生工作越变越好。两位专家都对一、三、六年级提出了细致的点评和建议,为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

  齐学红和李家成两位专家则通过空中视频连线的方式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齐教授分享了“班主任如何敏锐捕捉危机中的教育资源”这一教育话题,希望班主任们将生命健康、生命意识的课题放到台前,创造性地捕捉教育资源、开展曾经被忽视的教育主题:劳动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等,提醒班主任需要重点思考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差异化的教育学习。李教授则用温暖的话语肯定并鼓励二实小在学生工作领域的创新实践,他首先肯定了二实小教师的教育创造,并指出“后疫情”时代家校式共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更为突出,希望学生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节点,他还对学生工作的学习研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更丰富的学习实践,充实教师发展的内涵。

  活动结束后,通过CCTALK网络直播收看的二实小教育集团翠竹、紫云两校区以及黄石汪仁小学的班主任们也纷纷发来活动感言。

  二实小翠竹校区:

  叶校长的讲话,让我们看到“网络开学典礼”思考策划;郭校长的讲话,让我们再次熟悉“校园一日新常规”;李静部长的讲话,讲述疫情下不一样的“劳动教育”。马燕芬老师讲述的疫情下班主任角色转变,充满真情,娓娓道来。芳芳老师的七喜中队,在寒假期间,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网络队课。面对这久违的队课,五(7)中队的队员们,充满仪式感地戴上红领巾,穿上校服,就像真的身处教室一样。在队课上,了解雷峰精神,讲述抗“疫”故事,有感而发,用歌声致敬先锋:感谢他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无私奉献。黄武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线上手拉手中队的故事。三位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心声,令人感动。

  二实小紫云校区:

  通过此次云主题研讨,让我们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了修改和反思的空间。疫情的突如其来,让我们不得不暂时停下前进的脚步,但却没有抑制住我们对教育的思考,我们教育人通过开拓网络、享受网络、利用网络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对教育进行了思考,孩子们的教育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虽然疫情后的开学我们很辛苦,我们在不停歇地为孩子们能够安全开学而忙碌着,但我们痛并快乐着,因为只有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才是作为教育人最快乐的事情!

  湖北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汪仁小学:

  今天有幸受邀参加了常州二实小学生工作“云”专题研讨活动,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工作,如何化“疫”为机,建立新秩序、新格局?很多老师和专家给出了答案,我收获很多,感慨万千。

  疫情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情况的转变不得不让教师们开拓思维,进行创造、创新,无论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策略、手段、还是教育的主题,都进行了切实可行的创新。常州二实小的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上更加注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的教育、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自主动手能力的教育、家庭责任感等等德育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何尝不是化“疫”为机呢?

  这些创造、创新何尝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角色自觉”呢?以前在学校,老师可能服从学校的安排,但是这次疫情期间的教育,很多老师都是自发做出了很多贡献,自发组织班会;自发和家长、学生沟通;自发布置合适学生的特色作业;自发录课;自发走访送教…… 角色的自觉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愿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共同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尽上一份力。——王婷

  四川绵阳火炬一小: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地发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要转变,对教师来说,新的培训方式也在发生,我们要从习惯的“面对面”的培训,变成相隔千里“云牵手”。今天,绵阳的火炬一小老师和常州实验二小老师“云相聚”,共同研究学生工作,我相信,这是一次尝试,更会成为常态。——火炬一小校长蒲晓茹

  教育的角色自觉

  今天有幸受邀参加了常州二实小学生工作“云”专题研讨活动,面对后疫情时代的学生工作,如何化“疫”为机,建立新秩序、新格局?很多老师和专家给出了答案,我收获很多,感慨万千。

  疫情的出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情况的转变不得不让教师们开拓思维,进行创造、创新,无论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策略、手段、还是教育的主题,都进行了切实可行的创新。常州二实小的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教学上更加注重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的教育、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自主动手能力的教育、家庭责任感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何尝不是化“疫”为机呢?

  这些创造、创新何尝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角色自觉”呢?以前在学校,老师可能服从学校的安排,但是这次疫情期间的教育,很多老师都是自发做出了很多贡献,自发组织班会;自发和家长、学生沟通;自发布置合适学生的特色作业;自发录课;自发走访送教…… 角色的自觉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愿我们一起共同成长,共同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尽上一份力。

  这场“云”研讨,既是“不聚集”安全社交距离下学生工作研讨的新尝试,也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实践探索“教育之所是”的新思考,让全民战“役”成为学生成长的“人生大课”,化“疫”为机,让生命更茁壮!

                                                                                                                    (文:杨萍 摄:李霞 审:郦少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