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突然席卷全国,很多人猝不及防,国家政府、社会各界纷纷投入到防疫抗病的战斗中,也包括孩子们。面对灾难,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于是网络直播教学应声而起。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一次艰巨的挑战。信息装备中心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重点按《关于加快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19-2020)》落实相关工作,在区教育信息中心部门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进智慧教育工程,提升全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立足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本学期受到疫情影响,学校封闭了网络专用教室,但信息老师并没有因此放松信息技术课的课程计划的执行。开学初,信息课堂教学学生不使用公用电脑笔记本或平板,以讨论、演示、展示为主。一方面,信息教研组整合疫情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育人资源,完成了“神秘旅行喜报内部之旅”“病毒战争”“不可思议的人体能力”等3D打印设计,指导学生完成“口罩消毒干燥机”“情节消毒柜”“智能防疫垃圾箱”等项目主体设计。这些课堂设计契合时代主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建模素养,也升华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另一方面,信息老师集体研究普通教室教学环境,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重新进行教学设计,或调整教学内容,将理论课的教学前移;或自己制作操作界面图片,使演示时学生能看清;布置纸质作业,替代学生上机操作训练等等,将疫情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五月份中下旬,我校的微机教室陆续开放,信息技术恢复常态教学,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设备管理,做好维护工作。
本学期信息中心完善了以下的常规管理:管好、用好了教育教学装备,做好了信息技术类装备和校园网维护、维修及学校网站管理等工作,做到定期维护、及时维修,外来人员来校维修时,严格查验健康码、14天行程记录、测量体温,并由其单位提供《疫情防控承诺书》。认真做好每月学校信息化工作进展的上报,及时更新调整数据,做到上报信息的及时准确无误。督促相关教师做好常州市中小学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登记工作,做好了各类教育教学装备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推进教务管理平台的日常使用。
三、注重时效,做好网站管理工作
学校网站是我校宣传办学思想,不断反映学校风貌和展现办学特色和亮点的一个窗口。本中心根据学校工作和活动安排,及时把学校各类会议、教研公开课和学生大型活动等新闻及时发布,基本做到通知信息及时发布、校园新闻快速报道。
四、增强科研意识,推进两个信息化建设项目
“智慧学习”背景下学校教学与管理的实践探索的推进。加快了智慧环境建设,交互一体机更新,让教学更加智能、便捷。移动互联与应用,无线网络施教区全覆盖,该课题该课题今年通过了常州市教育信息化重点项目的中期评估,深化“智慧学习”,形成智慧学习新生态。以尚学平台、晓黑板、qq群为基础,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基本形成线上线下、课上课外相结合的学习新生态。丰富数字课程资源,研发与教材相匹配、学校课程全覆盖、互动探究式的教学资源。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分享的兴趣和能力,帮助老师实现教学过程、课外学习的监测。促使我们进一步用足用好现有设施、设备。疫情期间,教室里的交互式一体机等设施设备都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学校管理、课程中引进一些新技术、新项目,支持学校信息化特色发展,并在疫情期间,很好地支持了学校线上教学的开展。结合疫情的特殊情况,我校利用腾讯会议等APP,方便老师们沟通工作;也增强了家校沟通。
“互联网+ ”课堂的推进。作为了进一步推广互联网+课题教学范式的发展和应用,初中语文组、数学组开设了两节校级互联网+课,得到了学校老师的广泛好评。课程中心、信息中心鼓励大家在已有范式基础上进行更多实践,尤其数学、语文学科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融入更多信息化教学手段,力争让“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用于常态课堂。后期学校将组织数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区级培训,重点学习相关理论,范式解读、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在市、区互联网+课堂、生命课堂和新技术教育的三核驱动下,我们一定会走得更远。
在疫情期间,虽然我校信息化工作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如信息技术专业老师缺乏,导致辅导学生参加区市信息技术竞赛成绩不理想;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基本能力还有待提高,比如办公软件的应用、视频剪辑等制作课程资源的水平不高。本中心将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依托“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提升全体教师信息化运用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