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第一阶段培训(解小专场)
小雨淅沥,沁人心意。7月15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重点推广与培育项目“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第一阶段培训会在解放路小学二楼演播厅举行。
本次培训由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研训员王勤老师主持并全程引领。她首先回顾了两年前天宁区进行省前瞻性项目 “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的历程,肯定了全区老师在项目组引领下开展的扎实研究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然后提出了推广项目、 深化改革,天宁区将对“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进行重点培育和精心打造,以促进内涵建设整体提升的目标和培训计划。
梳理三大范式,明确常态实践
丽华二小的吴周老师介绍了“互联网+时代识字写字”教学范式框架,分别是“情境创设、发现引入”“工具支持,游戏识字”“主动建构,积累语言”这三个板块。吴老师依托苏教版二下《识字6》这节课的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解读,让我们意识到“互联网+识字写字教学范式”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识字,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常州市解放路小学蒋晓燕主任介绍了“互联网+时代阅读教学”范式框架,分别是“任务导学,在线分享”“聚焦问题,深入理解”“拓展阅读,丰富积累”这三个板块。蒋主任结合苏教版教材《海伦·凯勒》《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进行案例解读,让我们感受到“互联网+”环境和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支持,更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互动对话、主动积极、个个创造的课堂。
兰陵小学的徐佳老师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习作教学”范式框架,分别是“话题生成,自由表达,平台发布”“聚焦问题,分享交流,个性重构”“多样呈现,多元评价,角色转化”这三个板块。徐老师结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舌尖上的美食》这个习作案例让大家感受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作文学习是观察、记录、分享、交流、评价、欣赏、合作、探究、学习等活动的总和。互联网+的背景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孩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最后,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勤老师介绍了“互联网+”语文课堂范式概述及发展与应用计划安排,明确指出广大教师应该应用已有范式,开展常态化教学;积累丰富案例,研发基于范式的资源;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师成长路径。另外,王老师指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互联网+范式应用培训活动,利用“3+1”模式开展常态化教学实践。王老师还对一天的培训作业进行了要求说明和布置。老师们结合统编教材立即投入到思考和设计教学中。
技术支持给力,现场尝试设计
下午,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薛文兴、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史柏良主任来到现场进行指导。为了让“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实践,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尚学博志公司讲师来到现场进行相关平台的应用与讲解。他们介绍了尚学平台课前导学、答题卡和尚学互动课堂这三大功能。重点培训了尚学互动课堂电子课本学程包制作,老师现场通过简单的拖拽常用控件和学科控件,轻松制作出了可支持学生拖拽的交互式课件,通过该学程包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并可以实时统计学生学习数据,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反馈进行教学分析。老师们结合上午的教学设计,运用尚学平台制作学程包,在请教提问中完善教学设计,学会制作。
一天的培训结束后,老师们带着思考出发, 在当下的智能时代中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相信老师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面对智能时代的挑战,能紧抓时代的脉搏,做智能教育问题的深思者,做智能教育行动的践行者,共同实现新时代的新跨越,开启新时代教育篇章!
(摄影:蒋芙蓉 文字:丁盼 审核:蒋晓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