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将以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围绕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化;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深化我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重点工作:
(一)落实课程常规,规范课程实施
1.理性分析我区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
3.落实并深化联校教研组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紧抓9个教学环节,定期组织教学开放,有效推进学校课程发展。引导广大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夯实教学常规。
4.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网和QQ群的建设和推广工作,促进互动与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5.积极推进课程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教研方式,注重教学实效
展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依托新教学实验、互+、基于证据的教学行为改进等项目,借助比赛、借助联校教研活动、借助名教师工作室活动等,整合开展教研训一体化活动,提升教学实效。
1.专题培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
(1)学习与培训活动:①自主阅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②导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③培训:“学校课程内容架构”专题系列培训活动。旨在使区域内所有学校都架构出校本实施的课程内容,架构的内容体现系统化、结构化、校本化特色。在吃透新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根据纲要中152个主题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中的主题,进行增删裁剪、筛选整合,形成校本化实施课程。
(2)教师需强化的四种意识:①课程意识:转变“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为目标的课程观。②主体意识: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③生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综合素养。④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利用江苏省编教材,充分利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纲要里推荐的主题,开发和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2.锤炼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基本功
(1)校本教研课。每学期开展至少1——2次综合实践活动全校研讨课,旨在学校中凝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智慧,进行校内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利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
(2)区级教研课。实行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旨在对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开放活动,形成互相研讨和交流的氛围,逐渐明晰在不同课型下的教学范式。
(3)借助区信息化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4)根据市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比赛活动的精神,合理规划区域培训和种子选手专项培训,结合张小亮名教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以赛带训,注重教师梯队的建设,扩大培训受益面。
3.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少先队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逐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特色。劳动教育一定要加强学生劳动实践,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技能。
(三)坚持全面推进,减少校际差异
1.继续加强与学校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
2.在区域范围内举行各种方式的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一些发展薄弱区域和学校获得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3.帮助学科基础较好的学校提炼校本特色,进行区域辐射。对学科教研基础较好的学校,努力从学科指导向课程领导转型,以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参与课程规划、提炼特色,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路径。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以及市级层面的对话,借力承办大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以主动的姿态展示学校特色,进行区域经验分享。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基地的建设,尤其注重基地建设过程中新手教师队伍的培养,以促进教研基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积极发挥中小学基地学校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中的骨干作用,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5.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行动研究,将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中的活动流程进一步规范,尤其注意活动资料的整理、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成果的梳理与呈现这三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
(四)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亮点特色
鼓励中小学教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三、具体安排:
八月份
1.省名师空中课堂教学设计与录制研讨。
九月份
1.省名师空中课堂视频录制。
2.名师工作室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天宁+新北)。
十月份
1.省名师空中课堂视频录制。
2.区综合实践活动联校教研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比赛。
十一月份
1.区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化教学能手评比活动。
2.名师工作室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天宁+新北)。
3.区综合实践活动学会论文评选。
4.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天宁区课堂展示。
十二月份
1.市综合实践活动学会论文评选。
2.区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
3.区劳动与技术评优课比赛。
一月份
1.区研究性学习成果经验交流活动。
2.完成本学期学科和个人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2020-8-28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