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5日,足足四个小时,两节课、两个专题报告,三个论坛专题智慧发布,数百人的积极参与,常州市庄惠芬名校长基地第32次活动暨武进区庄惠芬名校长工作室第40次活动在常州市区天宁区博爱小学举行,活动特邀江苏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做高位引领,博爱小学校长柴曙瑛女士做专题分享,钟楼区校长跟岗团、常州市名师跟岗团一起参加活动。基地领衔人庄惠芬校长围绕主题为学员们设计了多维度、高品质的学习内容。
社区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
博爱小学有着“图书馆中的学校”的美称,集阅读、体验、实践、探究为一体,是为学生课程学习服务的教育场域。市、区庄惠芬名校长团队成员们,走进现场,参观学习,一楼阅读共享大厅,二楼红领巾街区,三楼开放式阅读馆,四楼数字科技创意街区,让学习可以处处发生。“新书发布区”“领养书架”“漂书吧”,吸引孩子们最惊喜的目光;开放图书馆、小剧场、博爱讲坛,孩子们最惬意地读书;出彩博爱娃、红领巾服务站、自护自理室,点赞孩子们最阳光的展示;爱心超市、数学实验室、机器人工作坊,孩子们最专注的探究;梦幻花园,孩子们增长见识,提升自我。
观课诊断:儿童相见也相识
作为一所有着深厚底蕴的百年名校,博小课堂智慧灵动推陈出新,两位青年教师朱丽华、李志琴分别执教语文课《小小“动物园”》 、《分数乘整数》。朱老师用学习场景的设计、挑战性的任务、精准的指导以及儿童的借鉴互学、合作修改呈现了生动学习的语文模样。李老师带领学生从生活问题探究出发,把握乘法这一数学模型的主轴,由点—线—面—体的模型贯通,由低—中—高的思维发展,呈现出深度学习的数学样态。两节家常课展现博小青年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博小少年善思好学、自信大方的特质,呈现出来的是博爱小学对高质量课堂学习的常态品质。
专题论坛:抵达儿童的世界
柴曙瑛校长做了《博爱,在孩子的世界里做教育》的专题报告,她介绍了学校文化理念引领下,给予时代发展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儿童立场、聚焦项目、提升品质;博小的“学习社区: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建构”,从环境的建构、课程的整合、方式的变化,打造全时空、综合性、立体化的学习场域,让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在。
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张丽娟副校长分享《指向语文学科的高质量学习活动设计》,她从必备特征和如何设计,谈了自己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做法,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建立有支撑的学习支架,进行有针对的学习评价。
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王素旦副校长分享《打造基本盘:谈数学高质量学习》,她分享自己的对高质量数学学习的定义,自己的设计与探索,并提出高质量时代教师角色迭代的路径。
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徐文娟副校长分享《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篇学策略》,她用“图说”方式谈英语学习和英语的语篇学习,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教学策略。
四位校长从不同层面、个性解读、自主实践分享了高质量教育的校本案例,对各成员们未来的行动有了更具体的实操指导。
智者引领:成为“长大的儿童”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还做了《“理解儿童 引导学习”》 的专题讲座,他说来到常州,看到一所内涵丰富的学校,一群创造有为的名校长团队,对大家在领衔人带领下真心、用心、潜心做教育、带团队给予点赞。他结合自己翔实的研究谈“什么是儿童”,分析中外教育名家关于“儿童”这一概念的观点;随后谈了“李吉林谈儿童学习”,叶会长讲述他接触李吉林老师,阅读李老师著作的体会;也提出了“素养本位学习”和“课程三个核心思想”的观看,打开了大家的视野和格局。
领衔人庄惠芬校长做了“走进高质量学习的新时代”的主题引领,她解读高质量的意蕴:高质量的“高”是指要有立德树人的高度,将立德树人落地在日常的课堂中;高质量的“质”指在学科育人的品质,将核心素养落地在学科中;高质量的“量”旨在优化儿童的学习样态,把握儿童学习的黄金分割点,让儿童在每一天保持学习的饥饿感;对成员提出三个要求:从游击战、外围战向攻坚战转型;普及教育的常识,形成高质量的常态,建构有规律的常模;真正为了儿童、理解儿童、成长儿童,迈向学校高质量学习的新时代。
(审核:张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