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音乐>>常态教研>>浸润音律之美 绽放和声之花
浸润音律之美 绽放和声之花
——天宁区11月音乐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0-11-26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金燕南

  为了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为音乐教师们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1125日上午,天宁区音乐教研活动在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翰学校区举行。天宁区音乐教研员金燕南老师以及全区音乐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过留声,美润课堂

  围绕《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中合唱基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这一市级课题,本次活动首先由紫云小学的刘达文老师执教二年级《白云》一课。基于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刘老师在设计第二课时大胆突破、以情串线、逐层递进。刘老师先从歌曲中提取主干音形成新旋律作为歌曲的第二声部,并用此创设情境、引入教学。再通过身体律动、画旋律线条帮助学生建立音高,然后多次改变钢琴的伴奏织体来不断巩固音高。环节流畅、一气呵成。和声听觉培养是做好合唱的基础,二声部的合作给低段学生开启了合唱之门,让他们在三度、四度、五度音程所带来的不同音效中初步感受和声之美。在学生能够双声部和谐呈现的基础上,刘老师又通过节奏、速度的改变,对歌曲进行了再次创作,使学生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并用不同的音色再次展现了新的合唱之美。

        专家指导,高位引领
  课后,天宁区音乐教研员金燕南老师对刘老师呈现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了精彩的点评与总结。
1. 伴奏织体辅音准

在歌曲反复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变化伴奏织体,从主旋律伴奏到无旋律伴奏。这样不仅能够维护好孩子们的歌唱兴趣,提升孩子们的音乐审美,更是循序渐进地巩固了孩子们内心听觉能力,从而建立较好的音准概念。
2. 音乐活动适留空
低年级音乐体验活动的展开往往会以老师的引领目标为主变得程式化。因此金老师建议在初期聆听音乐展开活动时老师要适当放手,培养和呵护学生好的聆听习惯和音乐表述,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肢体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 咬字音区细斟酌 

低年段的孩子由于嗓音都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对音准和音高的控制能力都在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之中。因此哼唱时要慎用像“wu”这类游离的连音,多用带音头的“la”“lu”等,通过咬字帮助孩子迅速找到音高。除此之外为了避免孩子演唱声音过,要注意歌曲音区的选择,针对低年级孩子的音色特点,最好选择E-B的音域,从而更好地建立高位置的发声演唱习惯,并唱出更透亮的音色。
4. 和声推进重层次

低年级二声部的合作首先要做好扎实的原曲演唱铺垫,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在二声部的叠加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设计的逻辑性,做到实时推进,根据孩子的能力反馈做教学调整,着重于声音中的表现力指导,为后续的合唱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相长,余音绕梁
  随后,新教师们一一上场,进行了青年教师岗位技能考核。紧接着,全体老师用自己的歌喉在合唱实践中扬帆启航。在金老师的指挥下,此起彼伏的歌声充盈着整个教室,优美的旋律仿佛是冬日里的一缕暖阳,浸润着每位老师的心灵。

  品和声之美,感和声之魅。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历练和成长,从前沿理念到实践操作,丰富的研讨内容,专业的引领导航,老师们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