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博爱联校教研组、局小联校教研组齐聚龙锦小学进行教研活动,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莅临指导。此次活动与省教育科学院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普教重点自筹课题“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养成的实践研究”相结合,侧重研究 “低年级节奏感”的培养。本次活动执教的是龙锦小学曾亚昕老师的二年级《小雪花》和王粲老师的一年级《不能告诉你》。
第一节课,曾亚昕老师首先通过欣赏小雪花的动画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加入图谱和旋律线,让学生感知旋律起伏,出示打击乐器的节奏和创编节奏的时候都运用了画图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到音符时值和节拍的现实感知,效果显著,对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具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节课,王粲老师整节课的教学以学校生活作为主线,导入用《上学歌》,拓展活动选用《放学歌》,从感受、诵读、演唱、表现,最后到拓展加入打击乐器,环节紧凑,层层递进,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孩子们也非常喜欢,参与度很高。
课后主评老师盛昕熳、田艳玲两位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主评。盛老师从三个方面对曾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一、巧用图谱,激发内在旋律感。在歌唱环节巧妙的运用了动弹图谱来表现歌曲的旋律及节奏特点,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音乐各要素。二、默唱积累,只听音乐,在内心加歌词,建立内在音高感。三、借助打击乐器,培养内在节奏感。同时也提出入打击乐器时,要提醒学生什么时候加入,什么时候停止,要做到心中有数。田老师从两方面对王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一、根据低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二、根据低龄段学生的认知顺序,梯度爬升,顺应学习规律。同时提出完整唱乐谱之前,可否有一个师生接口唱的环节,听老师唱的时候学生视觉(看谱)和听觉相对照,这是内心听觉的一个重要途径。
随后,两位执教老师对本次两节课的设计意图以及在平时如何进行“低年级节奏感的培养”研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享。全体课题组老师进行交流分享,并就平日教学如何开展进行了交流与总结:1、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平日教学应该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例如火车行驶的声音、心跳的声音、钟表的声音等等。2、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进行简单的视唱和节奏训练,培养学生内心听觉。3、选取学生们熟悉的童谣,进行节奏改变,既增加了趣味,无形中又解决了难点。4、利用多媒体手段,下载一些有趣的短视频,例如《布谷鸟》,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觉,又可以根据视频提示,准确的拍打出节奏。
除此之外,课题主持人任玺铮老师还以《且思,且行…》回顾总结课题开始以来的研究过程,分享心得,提出问题和困惑,畅想未来。
最后,于纯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体感受:“很音乐”,表现在三个方面。1、老师:本身就是音乐,是音乐的代言人。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从走路、动作都带有节奏感,营造浓烈的氛围;2、活动设计:整堂课具有鲜明学科特色,把空间让出来,让学生作为主体,让沉浸在音乐中。3、学生表现:不由自主跟着音乐进行身体律动,课堂安排丰富,学生都乐意参与,动嗓、动脑、动眼、动手、动脚,全身心投入音乐中。同时,于老师也对课题的研究做了一些提醒:可以学习理论用来支撑音乐活动:如音乐学科课程论、具深学习理论,神经科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等。
我们将不断努力,且行、且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研究!(文:宰翔 图:康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