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参与常州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常州教育现代化2035》《常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天宁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以项目为抓手,提升全区信息化应用研究水平。
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与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重点推广和培育项目“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推进会为契机, 将区域项目与学校研究融合推进,明确2021年推进的目标和措施,按照项目方案,对照拟定目标、工作进度,有序开展,所有学校都要积极参加,广泛应用。一是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落实项目的实践和推广任务;二是发挥教研引领作用,落实项目组织和引领任务;三是发挥教师团队作用,落实项目培训和研究任务,区互联网+教师发展工作室,要以骨干教师为基础,领衔人牵头,聚焦工作室研究项目开展各级各类研讨交流活动,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统筹安排下开展全员培训、协助项目组建立推广实验学校和实验区域。
1.实施全员培训。在第一阶段骨干教师培训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讲座、骨干教师微视频,利用即将上线的培训平台,着手实施全体教师的线上、线下培训工作,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师教育方式。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技术应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依托“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提升教师信息化融合创新能力。
2.落实常态管理。各学科、工作室、学校制定好下学期实施计划,实行“3+1”模式和月报制度,每月报送包含年级教研活动次数、常态课节数、资源包建设情况、参与工作室研究情况、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不定期组织项目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全力打造民主平等、互动对话、个性创造的课堂生态,形成学生中心、学习中心、线上线下融合、交互探究的智慧课堂。
3.完善评价方式。一方面,针对范式应用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评价框架、数据分析等进行论证和改良,使之更加符合项目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对学校的项目研究工作,以及以课堂教学范式为基础开展的课题研究、信息化建设项目等进行督导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进行奖励。
4.推广教学范式。利用省、市、区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工作室、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加强结对共建,在强化好自身发展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应用指南,着力辐射范式应用。
(二)以课堂为抓手,发展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在新学期的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工作中,继续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中心,与教师针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深入研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把握好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新的目标和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力和课程的实施能力。在尊重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引导我区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理解课程纲要和新教材。针对新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研究: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衔接、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握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的螺旋式上升问题、如何有效开展新增教学内容(如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的教学活动、不同年段信息技术学科适用教学方法的差异、信息技术课型的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等核心素养,等等。
继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师生互动、思维充分、学生信息素养得到发展的高效益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研究。引导教师在认真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使用好《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组织各年段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引导教师探索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课、观课和议课活动,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课堂教学研究特色;引导教师认真进行教材分析、开展教学创意、教学设计和命题竞赛,切实提高对学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以四个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为抓手,针对各年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信息化表达等方面,提升成长营教师、学校学科教研组的研究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三)以天宁教育云平台建设为突破,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根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实行)》《常州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切实规划设计好我区的区域性网络建设,分步实施好学校网络部署,提升学校网络性能,提高学校网络安全防范能力,支持好各级各类各项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完善天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天宁的“互联网+教育”生态。
基于天宁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天宁区学校网站集约化平台)提升教育教学资源应用水平。区域采用委托开发、购买服务等形式逐步建设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彰显特色、符合规范的各类教育教学应用。依托“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应用与发展”项目和区域推进基础教育“新教学”实验项目,通过自建、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我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
继续加大力度开展校级领导和信息化中层干部培训,达到较高的信息素养。具备信息化领导力,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规划、组织、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并开展相关研究。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能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及教育活动。
附:具体工作日程安排[i]
二月:
1.信息技术期初教研活动
2.区学科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培训活动
三月:
1.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2.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项目研讨活动
3.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活动
四月:
1.区学科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研讨活动
2.信息技术学科评优课比赛
3.常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观摩研讨会
五月:
1.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活动
2.区学科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研讨活动
3.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现场调研活动
六月:
1.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调研
2.举办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室四营”汇报展示活动
[i].若有调整以具体通知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