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融融春意,新学期如约而来。2月20日上午,紫云小学全体英语老师齐聚一堂,参加了常州市期初线上英语培训。本次线上培训内容为《常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解读》、《基于目标分解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学科课程纲要的小学英语的实践与研究》三个讲座。
老师们学习了教学目标科学、有效的叙写方式。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学习者为主体,聚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体现条件支持,关注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同时教学目标还必须具有可评价性。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向和要求,老师们也将反思自身教学目标设计,进行完善和改进。
老师们对“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认为“大观念”将引领英语单元教学变革,基于“大观念”的整体教学,围绕单元主题意义、建立单元内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构建以“大观念”为统领的单元框架,有助于学生对单元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的转变;有助于学生构建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多方面融合发展,营造“以学习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生态。
此外,老师应深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以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为目的,研读教材,结合学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梳理学习重点和教学重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上午的培训干货满满,老师们受益匪浅。下午,为了推动新学期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实效,英语老师们在三楼会议室进行了学期工作安排会议。
会议共分为四个板块,首先对新学期重点工作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其次是每月教研主题计划,包含教学设计、课堂常规调研、阅读教研研究、写作教学研究等;青年教师的培养也是新学期工作的重要一项,这一环节吴洪菲和陆晓娟老师分享了她们参加比赛的心得及感悟,年轻教师倍感压力的同时,对比赛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一项为区域活动安排,新学期区教师发展中心依旧为英语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运用到教学中则是“教而不研怕徒劳,研而不教易空想” ,“研”与“教”相辅相成。本次教研活动为英语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新学期,英语组的老师们将高度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教学实践中,踏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学习心得——郭云燕
新学期伊始,我们英语组全体教师参加了常州市期初线上培训,三位老师都强调了在英语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学目标设计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薛红老师解读了《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中有关英语学科的一些调整与变化。修改后的建议中首先对教学的整体框架做出调整,增加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听到这里我不禁疑问,怎么开发课程资源?除了各种纸质资源以及网络电子资源,薛老师在讲座中又为我们指出了更多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并且指明了三种开发课程资源的渠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不仅要用好用活现有的资源,还应创造性地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尝试去开发更多的有利教学的资源。变化二是理论基础与课程理念更具有前瞻性,对比修改后的课程理念指导,在日常教学中知识更多的是由我教授给学生,而不是学生自主理解知识和语篇,这一点需要从我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开始,改变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观念,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思维活动,自主构建结构化知识,培养其思维品质,感受探究过程的乐趣与意义。变化三是对教学各环节的建议,这其中教学目标的叙写是我们目前急需改进的,目前我们的教学目标还是沿用老套路,而更完善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学习者为主体,把握单元整体意义和主题,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理解单元核心,建立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特点,聚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体现条件支持,关注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教学目标还必须具有可评价性。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目标,作为年轻教师,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可以从模仿开始,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学习心得——朱嘉晖
教学建议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在期初培训上,薛老师着重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三点变化。首先整体框架增加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青年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知不能够局限,除了日常的习题集等,更加要注重隐形资源(学生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学习社区等等),另外老师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在完善学习资源库的同时也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经验体系。其次理论基础与课程理念更具有前瞻性。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记忆模式,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更多的情境,开展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最后薛老师也对教师在教材研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制定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尤其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必须从教学准备开始每一步扎扎实实完成。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实现课程的大目标,就需要完成和落实每一个课堂小目标。最令我影响深刻的一个点是徐老师提到的“学会思维”,这也是我们英语组在教研活动中多次提到的点,对于学生来说到学校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更是学方法,在借鉴老师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实现发展性教学。
课程纲要编制是课程育人的基础。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围绕英语课程育人目标来进行课程目标的开发、实施、评价。但目前有许多老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境:标准理解不深入、教材解读不全面、评价视角太单一等等。因此对于每一个英语团队来说,应严格做好从课程目标到课时目标的三次“对接”,在撰写教学目标时也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做什么、谁做、做到什么程度?对课程进行校本化地整体思考,让课程纲要的编制融入到我们的教研活动和日常教学中。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唯有将所听所学有效内化,落于实践,方能实现突破,获得成长。
学习心得——贾梦婷
昨日上午我们集中学习了薛教研员关于《常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解读》、徐教研员关于《基于目标分解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徐文娟老师关于《学期课程纲要编制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两位徐老师的讲座对我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薛老师的讲座详细地解读了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的改变并提出了一些要求。该《建议》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建议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活动、课外活动、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五大方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来看,自己在课外活动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两方面做的还是欠缺的。自己的重点还是集中在单词和句子上,对于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还不够。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另外薛老师重点讲了三个变化。变化一是整体框架的调整:增加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认为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注重学生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英语课程资源的实质内涵、突破教材和应试导向的制约、与课程改革的其他环节协同发展、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化二:理论基础与课程概念更具前瞻性。就这一变化,薛老师提醒我们要关注几个强调:强调理解性学习、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强调还原学生的认知过程、强调情境化、问题化和活动化、强调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这关注的还是孩子综合素养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已势在必行。变化三:环节建议的修改。这一点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息息相关。针对薛教研员的讲解,我在以下几方面还需改进。首先,我自己的教学目标关注的还是词句的教学,对于其他能力的关注还存在欠缺。其次,在备课前关注的只是本年级的教材。同时对板书的设计也没有划太多的精力。再者对单元之间的关联性关注也不多。这几点都是我在以后教学中需要不断学习改进的地方。
学习心得——陆晓娟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增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发掘隐性资源,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分享,也可以通过学生或网络渠道开发资源。
我们赢逐渐改变理论基础与课程观念,使其更具前瞻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孩子们应该学什么,学了有什么作用,应该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品质和能力呢?
教学个环节需要修改,有以下方面:
首先,课前准备阶段:除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语言实践课,教学流程设计等,还需要我们老师根据年段不同,单元内容不同,进行教材研读,学情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进行合理的板书设计,使学生通过板书可以进行复述语篇,进行推理,分析比较等思维活动。
然后,课堂教学阶段:需要我们老师逐步树立大观念意识,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梳理单元内各语篇的核心育人价值,建立单元内语篇内容间的有机关联是设计和组织单元内容的重要环节。
然后,课外活动阶段:优化作业设计,使日常作业更加有趣味性,更加符合不同孩子的学习水平,更加具有开放性,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如绘本,影片等,并未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
最后,教学评价阶段:要求我们老师基于质量水平制定学期评价目标,单元评价目标,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基于“促进学习”的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可以设计便于学生学习的活动,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纲,制定学业质量水平的评价量标;同时基于学业质量水平制定学期评价目标和单元目标。
学习心得——邵黎君
新学期伊始,我们在学校会议室观看了英语学科期初线上培训。本次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呈现,由薛红老师、徐小丽老师及徐文娟老师主讲。在薛老师对《常州市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升级变化的解读中,提到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叙写,对于传统的教学目标的撰写有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起着导学、导教、导评价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在以往的教学目标叙写时,常会用“能听懂、会读、会说、会运用……等单词”,或短语,或句型;“在教师指导下,能理解并表演/复述……内容”;“学完本课时,应该……(有某种情感或达到某些要求)”。这些形式的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学生在本课时需要完成的任务,但不具备全面性和具体性,且未明确表达出如何操作才能达成该目标,以及如何判断目标是否达成。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科核心素养”一词盛行。它集中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也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此,英语课程目标由过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瞄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教学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思维发展、轻视品格培养”的教育偏失。在实际叙写过程中,我们需做到以下几点:一,以学习者为主体。二,聚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行为。三,体现条件支持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四,目标具有可评价性。
学习心得——徐芷妍
2021年2月20日。紫云小云的英语老师集中在一起进行了期初培训。非常有幸我能参与此次的集中学习,并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自己对于薛红老师的讲座谈谈自己的感想。
薛老师的讲座,主要是围绕《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这本书展开,分别从总体框架的修改、基础理论的修改和各环节建议的修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交流解说。
首先是整体框架的修改。在19的蓝皮书中,对于整体框架的调整,增加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增加对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针对这个调整,我们能从中获取的对于教学方面的建议有:准确把握英语课程资源的实质内涵,突破教材和应试导向的制约,与课程改革的其他环节协同发展以及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和这样的教学建议,我认为,首先时代在进步,教育更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利用好现有的科学技术更好地完、充实、分享学习资源库。其次,教学从来不是单枪匹马的过程,也不是完全独立的过程,它需要学习、积累、反思、创新、实践和共享,它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是不仅仅面向老师,也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开放性学习平台。
至于理论基础方面,和之前相比,蓝皮书的理论基础和课程理念更具有前瞻性。以学生为中心,蓝皮书的理论基础更注重思考学生应该学习那些知识技能,能用英语做什么,可以形成哪些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学习是一个过程性的环节,这个环节的主体的学生而非教师。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肯定学生的发展过程,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并创造多方位的学习平台,营造良好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生态。
最后谈到的是各环节建议的修改。相比起修改前,修改后更注重对教材研读、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制定、板书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分年级、分单元具体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
总之,教无定法,教学过程要时刻与时俱进,时刻修改完善,教学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学习心得——黄一华
英语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面更为广泛。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这样能显著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还能从多种途径入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以激趣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还可以经常对英语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种创新可以表现在英语教学的任何环节,如在教学内容的导向上,教师就可以利用不同文章及教学材料的积极作用,对学生加以引导,升华文章或材料的主题。小学生英语教学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就要注意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为其提供具有正能量的阅读素材与学习材料,供小学生自己选择。学生通过进行阅读、翻译,写作等一系列学习,不仅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文章中积极向上的理念与观点也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新课导入、课文学习、课后复习等环节入手,将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渗透其中,创新教学方法,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于英语的了解,帮助其掌握更多的英语创作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