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参与常州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撑引领作用,按《常州教育现代化2035》《常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天宁区教育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工作
(一)以项目为抓手,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本学期,本校将继续以“智慧校园环境校实用工具的建设”为主题,针对部分教育资源没能得到使用,或者没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使用这一现象,将学校作为基础,教师作为依托,大力地号召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将工具库的价值及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建立完备的教师实用工具库,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操作技能:搜集素材、处理素材的技能;收集网上资源、自绘素材、拍摄、录制的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自制教学课件:利用PPT演示文稿、网页、flash、多媒体大师等软件自制课件等等。创新师生互动模式。教师利用工具库资源,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一些针对性的调整,比如改善教学的策略、调整教学进度、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等,实现互动式教学,因材施教。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打造一批信息化教学的骨干力量,使学校在本地区的信息化教学中起到积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二)以学科教研为载体,扎实学科组内部研究
上半学期数学、英语、综合实践学科都在不同层面进行了研究课的展示和汇报。本学期,各门学科将继续深入专题研究,先进行组内的研究实践,通过责任人以及骨干教师带动组内教师参与研讨、抱团研究,结合学校专题开展更具代表性、实用性、序列化的研究,将日常教学活动与数字化逐步融合,分享智慧。同时,锻炼青年骨干教师的能力,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力。
(三)以创建新优质学校为契机,提升学校信息管理水平。
上学期,我校成功创建了新优质学校,本学期我校将在此基础上,继续规范管理,加强现有设备及资源整合,优化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形成一个硬件综合利用率稿,软件环境和谐匹配的良好现代教育技术格局,建设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实施、维护校园网建设,搞好局域网、计算机房、等硬件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互联网+教学研讨活动,充分运用教育信息优质资源,努力打造教育信息化优质学校。
三、日程安排
二月:
1.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
2.各学科数字化研究方案细化研讨
3.参加区学科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培训活动
三月:
1.各学科信息化研讨、培训
2.参加信息技术学科新教师教学展示活动
3.参与区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项目研讨活动
4.参加区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活动
四月:
1.参加区学科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研讨活动
2.参加信息技术学科评优课比赛
3.参加常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观摩研讨会
五月:
1.参加信息技术教师成长营活动
2.参加区学科新教学研讨暨互+教学范式发展应用研讨活动
3.各学科“一师一优课”教学研讨
六月:
1.参加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调研
2.参加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一室四营”汇报展示活动
3.各学科梳理、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4.信息中心学年工作总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