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根据计划,围绕党的十九大、2020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特别是我区教育局积极组织展开的基于互+平台的“新教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平台应用活动中,针对我校信息化应用实际,通过利用一些平台,展开了教育信息化深度应用性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提升了师生信息化应用的素养,提升了教育教学管理效能。
一、优化信息化环境建设,构建学校信息化管理网络
本学期改善了学校多媒体设施设备的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学校资源库。本学期我校将63个班级的多媒体全部进行了更换,更换成了首创白板一体机,设备的更换不仅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网络收集资源亦更加丰富。同时本学期我校还对机房进行了改造升级,淘汰了一批比较成旧的PC机,更换了新的PC机。同时我校在本学期规范管理,加强现有设备及资源整合,优化设备,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形成一个硬件综合利用率稿,软件环境和谐匹配的良好现代教育技术格局,建设了与课程改革相协调的共建共享、互动开放的新课程资源。实施、维护校园网建设,搞好局域网、计算机房、等硬件建设,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跟紧信息化项目开展,提升课堂信息化教学力度
我校在本学期紧紧跟紧区开展的省重点推广和培育项目“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应用”项目及本学期立项的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实验项目“区域联动推进学科育人的‘新教学’实验”,各学科都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研讨,同时积极参加各项信息化名师工作室活动及信息化比赛,在常州市数字化2020 活动中,共收到各学科10几份教案,最后由宋扬宁和周甜参加了比赛,周甜老师还参加了李霞名工作室的新教学展示,徐丽薇参加了新教学活动,执教了公开课。在区组织的信息化能手比赛中,美术学科的陆凌云、数学学科的李苏霞和徐丽薇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蒋秀子还参加了常州丁志根名工作室,并执教公开课进行研讨。当然本校教师所制作的学习教案、课件、ppt、学校的周工作安排、教育教学视频等资料能即时上传到校园网上的资源库里。同时充分使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做到校内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展开。
三、抓住信息化课堂培养,助力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
本学期,根据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我校学生在常州市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缪至谦和许朔同学分别获科技创新市长奖及市长提名奖。在常州市第六届中小学创客大赛中获得一个一等奖,四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刘云俊获得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优秀辅导员等。同时本学期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研讨课较多,有更多的孩:接触到了互+科,渐渐从个别走向常态,学生使用平板进行课堂学习的能力也逐步提高。
当然我校在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不足一:对于多媒体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教师们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同时新的多媒体设备中有丰富着课程资源,但是教师还没能充分的进行运用。
不足二:在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还存在一些畏难情绪,不敢尝试新事物,这容易导致这些班的孩子的信息化能力弱于其他班的学生。
不足三:对于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发展,还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规划,缺乏思考与创新,因此信息化发展相对于来说比较被动。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学校的信息化推动又有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但是后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完善,信息化应用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持续的的渗透、提升,但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的信息化推动将会越来越突出,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必将越来越发挥有更大的作用。
2021.1
龙锦小学信息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