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小学>>天宁区举办第四届教师发展工作室中期评估现场会
天宁区举办第四届教师发展工作室中期评估现场会
发布时间:2021-04-25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张小亮

  2021年4月23日,天宁区第四届教师发展工作室(小学综合组)中期评估在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举行。区教育局副局长陶建平、区教师发展中心专家于纯、陈慧霖和天宁区第四届教师发展工作室(小学综合组)领衔人及全体成员等近6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王伟教师发展工作室:放大格局,共享智慧

  汇报中,王伟分别从活动与展示、发展与成效、特色创新与持续发展以及后期提升四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工作室一年半以来工作成果。一年半以来工作室创设了中青年骨干教师成才的良好环境,培养出了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师德修养、厚实专业素养、较强创新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各级各类比赛上共获省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3个,市级一等奖20个,二等奖49个,三等奖56个,区级一等奖42个,二等奖26个,3位老师被评为市级优秀辅导老师。工作室成员季菲老师、张芳菲老师、袁园老师分别对自己的项目式课程教学进行了现场展示。

  李波教师发展工作室:自我觉醒,自我修正

  汇报环节,工作室成员齐上阵,情境再现了《探秘暗箱》、《自动浇花器》、《探秘甜水果》3节课例,从线下平板教学将复杂繁琐的破解暗箱转变成操作简单易上手的虚拟实验,到疫情时的线上网络课程,以及常规课传感器的应用都体现了“互联网+”工作室的性质。随后工作室领衔人李波老师进行了总结汇报,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工作室所有成员在这期间的成长与收获。

  戴彩娥教师发展工作室:心中有生,握手未来

  领衔人戴彩娥老师回首工作室成立和运行的一年多时光,作《回首共研时光·蓄力未来可期》的半程回顾,分别就“工作室简介”、“研究目标”、“具体措施与成效”、“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工作室各成员分享了自己对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项目的独到见解。龙锦小学吴梦洁、紫云小学吴亚兰、丽华三小丁家恬这三位老师围绕“亲子阅读”、“好习惯的培养”为大家展示家校共育沙龙,解小蒋芙蓉、钟瑮珺老师为大家带来“智慧父母养成记”和“最好的教养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阶段专题研究微讲座。

  吴华媛教师发展工作室:回归课堂,回归本真

  汇报以沙龙的形式进行。他们首先以概率游戏开场,分别围绕“你有勇气上一节可能失败的课吗”、“从度量角度谈小数的数学史”、“从度量角度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与之前教法在逻辑上的区别”、“从度量的视角来分享自己对于比的认识”、“度量的生活运用”展开。吴华媛老师从琢磨“教什么”开始,再去研究“怎么教”的问题,引导成员做一个会实践的教师,喜欢课堂、敬畏课堂、琢磨课堂、站稳课堂,研究课标、研究名师、研究学生。

  张小亮教师发展工作室:聚焦生长,成事成人

  张小亮老师以成员朱琴老师的微课《蚕的研究》为开场,和成员围绕“项目设计”进行台上台下的互动思考。接着,聚焦生长,从项目构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三方面回顾了工作室的工作。项目化学习设计以学生问题产生途径作为主题的分类依据,从单一设计路径逐渐走向多元,经历了从陌生到逐渐熟练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更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具有技术、资源利用意识,实践中学会了将研究性学习与创客学习融合统整;教师借助项目化学习课堂实践经验,使学生心智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自由与解放。

  陶建平副局长进行活动总结。他认为,各工作室项目研究明确,运行机制灵活,科研思维专业,活动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工作室的开展,成就项目的研究,成就天宁的品牌,成就每个团队的成员。同时他建议,项目研究主题可以更聚焦,共做一件事,适度去展开,让教师发展,学生得益;关注主题的匹配性,关注线上线下实践的同步适切进行;在研究中注重及时提炼策略、方法,发现规律,形成典型案例。

  此次中期评估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梳理,使得五个工作室互相启发,互通共融,也是对今后工作方向的修正。通过现场活动,相信各工作室会更加明确研究的发展方向,以践行者的姿态前行。

  (图/各工作室    文/张小亮)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