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在朝阳新村第二小学三楼的音乐教室内,博爱、局小联校教研组及“小学低龄段内心音乐听觉养成的时间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齐聚一堂,进行本月的教研活动。外面虽下着中雨,却阻挡不住老师们研讨的热情气氛。
今天主要由朝阳二小的徐恋老师带来一节一年级的歌唱教学课《彝家娃娃真幸福》。这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热情洋溢地展现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生动地描绘出了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这首歌曲短小简洁,适合边歌边舞。徐老师首先通过复习彝族歌曲《花儿朵朵》,接着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彝族小朋友的服饰和配饰,孩子们一见,脸上立刻出现了惊奇、羡慕的表情。渴望更加深入的了解彝族。接着,徐老师向学生介绍彝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在激发起学生极强的学习兴趣之后,徐老师播放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孩让孩子们在“阿里里”的部分按照节奏拍拍手,在乐句的前半部分踏踏脚,充分熟悉歌曲,并能简单为歌曲进行伴奏。接着,徐老师从每一句“阿里里”的音高着手,非常踏实地完成了歌曲的教学。在学会唱歌曲后,徐老师设计了彝语“嘿萨”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唱,同时加上了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在老师的带领下,在音乐和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大家围成圈载歌载舞,整个课堂充满了欢乐地气氛。在本课教学中,徐老师让学生在彝族的乐歌曲、舞蹈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任玺铮老师带来《预设与生成》为主题的评课。任老师肯定了在本节课中,老师既关注了音乐本体,更关注了学生音乐能力的养成。接着,任老师根据整节课的教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详细阐述,我们在准备一节课时,对本节课的设定要更明确,关注音乐主线条和人文主线条,尤其提出在目标定位上,需要用更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随后,任老师根据一节课的流程,结合我们的研究方向,提出改进建议。最后,任老师抛砖引玉提出两个问题,与老师们共研:
1.如何让音乐更有效的与文化相交融?并且需要用音乐的形式进行体现。
2.如何打破“一课一歌”?如何跳出我们教唱部分的既有思维,让学唱既有常规的扎实,又能有属于每一首歌曲的不同的设计,或者说是与整节课的人文情境和音乐情境相关联的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固定的我们的套路,也有不同变化的东西,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
然后,全体课题组成员继续研讨这两个话题,并围绕下个月的读书沙龙活动进行商议。此前,老师们共读了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相关经典书籍,受益匪浅。成员们共同整理出更有分享价值的内容,根据低龄段学生能力养成的发展梯度,围绕“节奏感的养成”,理出三条线路,初步有了展示的不同形式。研讨气氛十分浓烈。
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共研促相长。相信在课题组研究的带领之下,我们的低龄段教学一定能有长足的进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