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教育要闻>>市教育局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会议在紫云小学召开
市教育局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会议在紫云小学召开
发布时间:2021-08-20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杜明


图28.JPG

图1.JPG

图20.JPG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精神,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818日上午,常州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会议在紫云小学召开。

会议由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孙静主持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陶建平、戴霞,钟楼区教育局分管领导、教育科负责人、幼教专干教研员幼小衔接结对试点园园长、校长市教科院负责人幼教教研员小学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会。

试验区   推进有力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首先以遵循儿童成长节律,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为题”,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小衔接的认识、期初衔接生活的设计、学期教学变革和期末展评生活的设计五个方面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典型做法,科学幼小衔接提供了思路。

天宁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施亚芳以入学的喜悦更恒久》为题从做好“开展1轮调研”“架构好1张结构图”“拟好1份指导意见1前提下,深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从优化衔接课程、落实联合教研机制方面全面推进降低衔接坡度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推进拼音教学改革、实现“时空管理”弹性安全,立足实践展开深刻反思,聚焦问题不断改革,在体制机制建设、课程架构、师资培养等方面寻求突破、深化落实,让儿童在这一关键时期的成长与发展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

现场汇报  双向衔接

紫云小学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分析、总结国内外幼小衔接的成功经验为实施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提供借鉴和启示。其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幼小科学衔接”的相关主体包括儿童、幼儿园及小学教师、家长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以了解他们对幼小科学衔接感知程度以及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剖析产生如此境况的主要原因在建立幼小科学衔接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对幼儿园、幼儿教师、小学及小学教师、家长和社会提出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策略建议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交流研讨  促进思考

常州市教科院幼教教研员张丽霞聆听了实验区和实验代表学校的现场交流指出,经过2个多月的研究和实践大家的方案主要呈现出方案融合度更高操作性更强了、课程建设明显凸显了。同时她还结合自己的理解对幼儿园如何好衔接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精准解读文件合理开发课程、依托项目和课题研究突破重点和难点、家园沟通合作有效机制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研员蒋敏杰校长结合实验区和实验校的行动方案,提出将幼小科学衔接真正落地应该解决怎样的问题“矛盾的主要焦点在哪?”两个问题大家思考。校长指出,科学幼小衔接需要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观念,真正做到“零起点”学习;站在学科的角度,实验区和实验校要关注国家课程高效实施,通过高质量推进国家必修课程不断推进幼小科学衔接;需要关注整体设计和关注个体差异

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谢峰充分肯定了各区域和实验校的做法从幼小科学衔接政策的依据、为什么要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幼小科学衔接的意义幼小衔接的起点在哪和幼小科学衔接的目标任务、举措等方面与会代表进行解读。

专家引领  明晰方向

常州市教科院潘小福副院长“为什么”“怎么”“如何”三个方面对幼小衔接进行高位引领。整体规划学习进程、序列架构学习方式、系统培育学习习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捍卫儿童。从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一体化来整体设计。还要注重培育典型,让成果辐射,讲好故事。

会议最后,戚宝华局长从价值意义、组织运行、突出科学宣传引导四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戚建议,在推进幼小科学衔接的过程中,可以以项目为抓手,以课题申报为指引,成立相关工作室。我们的研究真正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

幼儿园升入小学成长过程中的一次转变,将衔接的陡坡为缓坡。需要小学严格实行起点教学,为每个儿童搭建入学适应的阶梯。人生百年立于幼。推进幼小科学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后期将与市教科院联手开学季对实验区、实验校有效衔接工作展开调研大力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让幼小衔接回归规律、回归常识、回归理性回归专业、回归和谐创造良好的发展生态,每个孩子都完成由幼儿园小学顺利过渡,让每一位儿童都能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