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本学期是工作室建设第三个年头了。在顺利通过了工作室发展建设的中期评估调研后,我们的研究方向越发明朗。这学期继续常规工作和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将从项目建设、成员培养和推广辐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项目建设
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我们明确关于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分为9个专题:分别是亲子沟通、亲子陪伴、亲子阅读、正确的激励与鼓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终身的好习惯、有效的家庭公约、如何做智慧父母和和谐的家校合作。工作室成员带着实验家庭,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的专题研究,主要开展理论学习、个案跟踪、亲子活动、家长讲堂、父母课堂等研究性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与家长进行思想交流、行动策划、心理技术指导、反思再行动。
目前,关于家庭教师指导策略的9个专题研究,成员们已陆续把各自的研究以论文、案例、家长讲堂和父母课堂的方式呈现,并相互分享,借鉴学习。并将前期的研究进行阶段性提炼,申报了区级课题《家校共育理念下亲子互动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将工作室的项目研究提升一个层级,得到更专业的指导。
二、成员培养
工作室每月进行主题活动,在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中锻炼成员,共同成长。9月,进行期初工作计划研讨,每位成员制定本学期的学习、工作计划,确定本学期课堂展示和讲座人选。9月底,丽三的丁家恬老师执教《我们不作“小拖拉”》主题班会课,聚焦学生习惯的养成,汤苏南、邹莹老师分别围绕“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机遇与挑战”主题的讲座,解读双减政策下班主任老师的可为与不可为。10月,龙锦小学的吴梦洁老师执教《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班会课,呈现亲子实践活动的样态,展示阶段研究成果。11月,工作室按计划开展活动,与解放路小学班主任教研活动整合,戴彩娥老师执教《“拾”光印象逐梦成长》十岁成长主题班会课,充分展示家校共育理念下亲子互动策略的开发与实施,吴梦洁老师受解放路小学邀请,与解小青年班主任共同探讨,做“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机遇与挑战”主题的讲座。12月,虹景小学吴冕老师执教《课间游戏我来秀》班会课,吴老师带领二年级学生畅游课间,结合学校特色,开发水仙花棋、新式翻花绳、花样丢沙包等学生喜欢的游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学期工作室采购阅读学习书籍,要求全体成员认真研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全体成员共读颜莹老师的《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以及日本心理大师河合隼雄的《什么是最好的父母》,写好反思与随笔,开展读书沙龙和交流研讨活动。
本学期工作室成员还积极常州市、天宁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评选活动,参加区班主任优秀教育故事评比活动,也取得了成绩。年轻的工作室成员正在悄然成长。
三、成果辐射
家校携手,共育新时代儿童是时代和社会的追求。半年来,工作室向区内青年班主任开放课堂,为天宁区青年班主任成长营提供课堂实践的研讨机会,同时也将工作室的项目研究方向和路径分享和推广给大家。领衔人戴彩娥老师撰写论文、班会课设计方案先后发表在省级主流期刊,带领成员申报区级课题,将家校共育的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向更深处漫溯。
半年来,工作室成员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关心下,努力前行,逐步发展。未来,我们还将不忘初心,怀揣教育热情,在班主任成长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