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校信息技术中心坚持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 全面贯彻落实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完善我校基础环境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的开发与转化,学科组新教学研究实时化,学生数字化学习常态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规范化。内练本领,外树形象,不断提升工作理念,突出工作重点。
一、管理,促进学校制度规范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组和信息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由信息技术组、各学科教学骨干教师组成。明确分工,责任到教研组、到年级组、到每个人,确保学校有专人负责教育信息化设备等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各班级、各办公室,信息化教育装备均设专人管理,负责维护、更新等工作。基础环境设备落到实处,构建先进的信息化校园:2021年度局小、中山目前都接入千兆光纤带宽,终端数与学生比1:5.8,生机比1:11.3,基本实现“三通”,并与省、市、区级资源平台对接,学生能通过日常课运用平台教学资源。
二、培训,提升教师深度学习力
本学期,各学科组以组织活动为载体,积极进行教育信息化专题研讨、教师沙龙等系列活动,以各种培训促进教研,鼓励教师自觉将教育教学经验适时转化成显性成果,扶植教师在实践中逐步实现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双结合型角色的转变,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全面提升。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老师们围绕信息技术2.0,开展了沙龙研讨,老师们分享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心得、谈论了在进行能力点选择时的依据和想法、讨论了在学习和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以及工具在教学融合创新方面的实践应用。在互动交流中,老师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通过这次信息化2.0的培训活动,不仅推进了该校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和智慧校园的建设,还使得老师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更好地把各种信息技术深度地融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手段,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更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我校在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配合下组织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省级自选课程网络培训。此外,集团共有十多人位教师代表学校,积极参与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应用研讨会市、区级培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提升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能力。
三、竞赛,引领教师日常研究
为不断提升广大师生教育信息化素养,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创新融合,通过优秀课例的交流展示推动我校课堂教育模式、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创新。信息杨云澄老师、语文王杰老师、英语黄吉老师积极参加常州市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展评(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 活动,利用尚学平台进行多次实战演习。通过尚学平台让课堂变得更奇妙;学生的丰富资源对比呈现让交流的层次更加鲜明;后台数据的分析让教师对学情的把握更加精准。最终黄吉老师在区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顺利进入市赛,华丽转身完美蜕变。杨云澄老师荣获天宁区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展评一等奖,王杰老师获天宁区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展评二等奖。欣喜的是参赛老师们的成长辐射到一个团队的成长。在备赛过程中,各学科主任和责任人带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备课、磨课,大家在竞赛中收获成果、引领促进更多教师开始日常实践研究。
四、研究,助力学科前沿发展
1.“天宁区新教学(“互联网+”)项目
基于对互联网+小学教学范式的研究思考,结合常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进行互+教学的主题研究。以组织活动为载体,丰富课题研究内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创建“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新范式,推进我校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科学和英语学科是该项目的示范校,每月积极开展活动并上交进展表,其他学科也积极开展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及关键能力。拓宽课堂学习域,处理好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关系。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同伴之间的合作力。
语文组依据天宁区新教学研究的具体推进计划开展局小集团化新教学研究。本学期进一步拓展集团内更多的学校联合开展新教学研究,实现领衔校的领衔、组织功能,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辐射成果。另一方面,在局小本部,全面推进新教学研究,在高羽佳主任的带领下设立新教学研究项目组,以备课组长和组内实验团队、骨干教师为项目成员,协同备课组全体教师开展新教学大单元设计,一到六年级实验团队全面开展实践,注重过程积累,并通过教研组活动展示实践成果。
每位英语教师以“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大单元英语教学”为主题开发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自主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生,在教学实践中锤炼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落实学科育人目标,进一步探索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在打造学习优秀课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英语学科“互联网+”环境中序列化研究,以应用促进融合,以融合促进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努力提升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坚持打造精品课例,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以赛促练,提升学科教师专业化能力。各种平台的数字化活动和相关竞赛是课程部成员锻炼的主要舞台。梳理了本学期的相关竞赛,让骨干教师明确本学期可参加的数字化学习活动。结合相关的比赛和本学期的研究主题确定相关的研究活动,使自主研究和竞赛结合得更紧密,让教师的力量集中于一点,更好地历练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仅有学科本位的,更有与学科相关的数字化的素养习得、磨练和积累,真正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能力。
2.“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项目
我校刘美娟、刘佳教师所领衔的信息化教育项目团队《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利用尚学平台以及本学科在此相关课题中的研究成果,对全年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实时干预与及时反馈,同时为全年段的教师推送同步反馈服务,满足教师日常教学需求,建立具有正向反馈机制的教学评价链条,力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精准高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生生互联、师生互联和家校互联三位一体。
为推进课程与教学变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沈虹主任的策划下多次开展与经开区、华润小学、凤凰小学、龙城小学数字化联合教研活动,刘佳执教《周长的认识》,陈婧诚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刘美娟执教《认识11-20各数》,郑梅执教《厘米和米练习课》。对于每个尝试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的分享,不是一种放羊,也不是万能的课堂,不仅需要考虑学习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禀赋特长,根据课程标准拟定出符合学情学习目标的课堂,同时也以学习目标为基,配套好符合学生认知,可操作、可接受的评价机制的课堂。在学生使用平台自学的时候,不是盲人摸象,而是按照老师给出的课程进行学习,提交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便同伴或辅导教师及时评价建议进一步修正的地方。还可以梳理有问题的地方,学习内成员相互启示,共同磋商。然后利用集中分享的机会,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分享,发现学习中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地方,有创新点的地方。达成资源共享,深层体悟碰撞,特别是学科技能和学科思想的涤荡,从而在前期知识性内容分层掌握的基础上,找到更适合每个个体发展的方向,落实基本素养和规则意识的培养与个性培养共长。既是开放性的课堂,也是有一定学习目标限定的课堂,一切以更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学习的地方,尽可能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想象,让学生感知学习无处不在,感知“孜孜以求”的精神力量,从而享受每一次参与的绽放。
五、实践,焕发学科研究魅力
信息组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拓展学习时空,转变学习方式,丰富学科资源,有效提升以学生信息素养为基本平台的创意意识与水平,技术推动教学变革,依托数字化手段。信息组是学校儿童“云彩”数字创意体验工作室的主力军:小比尔编程、梦想E剧社、智慧探索等体验工作室,开创了全新数字创新创意体验新形态。信息组的每位成员在不断传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课堂教学融合现代先进平台以更好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本学期,以常州市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信息化教学能手大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不断提升教研组的研究能力。
科学组针对新技术、新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作室活动为培训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成员走出去参观学习;网上主题网站学习也是我们培训的主渠道。为提升团队学习能力,科学组改革课例研讨活动形式,鼓励成员在参与研讨时开启“深度交流、共同思考”模式,让每一个成员的想法在团队中自由流动和沟通,以此实现独自学习无法完成的顿悟和提升。基于此,日常课例研讨活动由“听评课”改为“观课议课”。形成了执教者与观摩者之间的“观摩——被观摩”的单向权力关系,而这种关系阻碍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观课议课”研讨则从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变到学生“如何学”。
数学组开展“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研究”。基于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使教师教学更好地做到面向全体,丰富的学生资源使教学贴着学生不断生成,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富有灵动性和趣味性。数学组老师们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进行分组学习,为我们的教学工作积蓄前行的力量。
语文组在四校联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集团内更多的学校联合开展新教学研究,实现领衔校的领衔、组织功能,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辐射成果。设立新教学研究项目组,以备课组长和组内实验团队、骨干教师为项目成员协同备课组全体教师开展新教学大单元设计,一到六年级实验团队全面开展实践,注重过程积累,并通过教研组活动展示实践成果。扎实字词教学和阅读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有机自然地融合到语文课堂之中,改进了师生互动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在这样有针对性的研讨下,老师们的年段目标越发清晰,为今后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明晰了思路。
英语教研组以“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大单元英语教学”为主题,设计教学活动,并自主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生,在教学实践中锤炼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落实学科育人目标,进一步探索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在打造学习优秀课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英语学科“互联网+”环境中序列化研究,以应用促进融合,以融合促进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努力提升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坚持打造精品课例,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以赛促练,提升学科教师专业化能力。各种平台的数字化活动和相关竞赛是课程部成员锻炼的主要舞台。
本学期在各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和信息技术中心的配合下,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根据自身成长需求认真学习,抓住每次锻炼的机会,迅速成长起来;教研组组建学习团队相互合作学习,提升团队合作学习创造力;学校信息课程部在平台技术应用上给予支持和指导。“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信息技术中心全体的智慧探索下,2022年我们将继续扬帆起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