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体,以美育人
——常州市小学美术“示范教学”主题教学研讨暨课题交流活动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6月24日,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蒋春燕老师带领着省课题组的成员们相聚在常州市香梅小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小学美术“示范教学”主题教学研讨暨课题交流活动。
本次活动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常州市教科院王俊主任、常州市美术教研员车言宁老师、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来为我们做指导。本次活动由课题组领衔人之一的吴承茜老师主持。教学研讨和课题交流活动主要分为讲座交流、沙龙研讨和专家点评三个议程:
讲座交流,分享新经验
常州市天宁区香梅小学的严菁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为我们作了《以绘本教学为例,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的创新化实施》的讲座。严老师聚焦示范媒材的选择和实施,从传统媒材和创新媒材两个角度对比分析;站在学生立场,从教师、师生、生生、家校四个角度深入探究示范主体的多元性。
随后由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蒋春燕老师为我们作《新课标引领下,示范教学策略区本化的实践与探索》的讲座。蒋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将老师们在示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炼为研究的主题,通过省级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寻求策略、破解难题。蒋老师分别从示范研究的背景、目标、内容、实施的策略等几个部分进行阐述,针对庞杂的教学内容,课题组通过梳理教材内容、分析典型课例,归纳多元方法,初步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创新性、整合性的示范教学策略。
沙龙研讨,碰撞新观点
常州市天宁区博爱小学沈昱老师和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施筱雯老师精心准备了《画人物》和《树上树下》两节展示课。为增强观课效果,我市其他教师提前于6月20日——6月23日已通过视频链接进行自主观看。
在评课环节,两位教师率先反思总结。沈昱老师在示范时以“茶叶水”画动态剪影的方式,带领学生又快又准地抓住人物动态,碳条的加入让人物造型更加舒展和细腻。施筱雯老师的示范环节可圈可点,多种姿态的树经过摆放、旋转和添画,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学生作品甚至青出于蓝,想象力十足。
常州市天宁区青龙实验小学程晓晓老师、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陆丽老师、常州市天宁区虹景小学滑山荣老师三位课题组成员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大家尤其认可沈老师示范时“用碳条、借木偶、蘸茶水”这三大法宝,一下子将本课化难为简,可谓四两拨千斤。施老师的启发式示范形式,示范具有针对性,激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
专家点评,指引新方向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感动于课题组能真正做到“回归”和“打破”。首先,大量的课例都关注着儿童,具有儿童本位意识,方法的提炼张弛有度,让“回归本体”真正落地。其次,课题组的研究打破了示范主体由教师一人独霸的现状,而是让儿童也参与到示范中来。此外,整个研究过程由简到丰,又由丰到简,以技法为基,思维为核,过程具有进阶性。
常州市教科院王俊主任则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价了课题组的研究。第一,课题组能做到“以小见大”实属不易。课题的研究框架体系清晰完整,紧扣研究内容体现了研究的规范性,在示范教学中能关注到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第二,课题组能将成果做到“推广辐射”,扩大影响。课题组在蒋春燕老师的带领下引领了整个区域的教研,将理念和成果推广出去,在更大范围内做到了辐射。王俊主任还给课题组提了后续的建议,例如可以针对示范教学中某一常见问题撰写论文,使研究更加聚焦。
常州市美术教研员车言宁老师再次肯定了课题组的选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从美术专业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1.认清学科本质,拓宽学科视域;2.夯实审美素养,狠抓基础技能;3.研究经典名作,借鉴图式方法。车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给予了课题组老师们专业上更高位的引领。
我市各区的老师们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观看了本次教研,踊跃参与,积极交流,收获颇多。
三位专家的点拨和引领给予课题组巨大的提升,拨开了前方的阴霾,让我们获得了新思路,也开启了新征程。
活 动 福 利
主办方将本次活动线上课堂展示资源分享,欢迎各位老师们观看:
常州市天宁区博爱小学沈昱
《画人物》
http://ykt.tnedu.com/#/home/resview?id=62abeb12f04a0de975827a65
常州市天宁区青龙实验小学施晓雯
《树上树下》
http://ykt.tnedu.com/#/home/resview?id=62af2e66286f2a9624b68da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