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综合实践>>计划通知>>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训工作计划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训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8-28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蒋春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双减”“新课标”实施为要求,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围绕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细致而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化;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深化我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重点工作:

(一)聚焦专题,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1.专题一:本学期将继续围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重点开展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推进”为关键要点,展开基于证据的观课、议课活动,尤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能力形成、素养落地。

2.专题二:基于生活的问题解决。根据综合的课程特点,聚焦“发现问题”寻找教学主题,着眼“八大关键能力” 培养,着力“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展开多轮次教学研讨。

围绕以上专题,深入实施“新教学”“互联网+”等省前瞻性教育改革项目,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核心素养;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提炼“生活的、动态的、有趣的、生长的”天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特质

以上内容将通过本区域的联校教研活动、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与名教师工作室联合活动等来推进,遵循“以赛促训”“学练结合”“交流互动”等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教研的优势,开展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聚焦主题式研讨活动。

(二)多种研训方式并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分层培训,组建不同梯队实行差异化发展。结合区域推进的STEP”进阶式师资队伍“333”培养工程,优化队伍组合,做到既“融合”又“分层”。普适性内容,做融合培训;项目化主题,进行分层培训。尤其要抓好“潜力教师”“新手教师”两支队伍,提供多元发展平台,稳定优秀教师队伍,通过树立不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差异化发展,进而推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1)校本教研课落到实处。各学校每学期开展至少1——2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旨在学校中凝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智慧,进行校内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利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

2)区级教研课上出质量。实行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旨在对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开放活动,形成互相研讨和交流的氛围,逐渐明晰在不同课型下的教学范式。

3)市级展示课上出特色。每学期在市级层面进行一次区域展示,选拔两位教师上课,将逐步形成的天宁课堂特质进行交流、碰撞、分享、展示。

3.以两个比赛为契机——区劳动评优课、市综合评优课,集中潜力教师、新手教师、骨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实践反思——教学重构——课堂展示这一路径的多轮次研讨,以重塑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活动观。通过以赛带训,培训青年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活动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反思重构能力。

4.“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为抓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长线活动。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基本上高年段学生的研究以中、长线为主,中年段学生的研究以中、短线为主,低年段学生的研究以短线为主,重在唤起学生研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教师要提早进行选题方面的思考,并增加研究的深度和效度

5.结合每年底的市年会论文评比,将平时的问题、反思、案例、总结等精心梳理,用新课标理论指导,写出有思考、有方法、有质量,能解决教学问题的文章

6.积极整合传统劳动和新型劳动教育内容,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必修课程、学科渗透、课外校外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建设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深化劳动教育研究共同体。

(三)坚持全面推进,减少校际差异

1.对学校的普适性调研,促进课程实施的有效落实。

1)学校制定《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2)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3)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相应的课程资源。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进入学期课程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重点要安排好一、二年级的课程落实。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可以与班团队活动整合开展;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5)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

6)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结果。

2.提炼校本研究特色,进行区域辐射

对学科教研基础较好的学校,努力从学科指导向课程领导转型,以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参与课程规划、提炼特色,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路径。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以及市级层面的对话,借力承办大市活动,以主动的姿态展示学校特色进行区域经验分享

3.提炼经验,实行区域分享制,发挥质量调研的导向功能

1)做好承继与创新,引导各学校根据校情,制定出既相对固定的课程实施内容框架,也有相对灵活、适应时代、符合学情的小主题研究,期末进行沙龙交流。

2)在区域范围内举行各种方式的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一些发展薄弱学校获得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3)成立学科中心组和潜力教师团队。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基地的建设,尤其注重基地建设过程中新手教师队伍的培养,以促进教研基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积极发挥基地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四)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亮点特色

鼓励教师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聚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新学期初教研活动。

   2.联盟学校区域开放活动暨STEP教师培训活动

   3.区小学劳动新课标培训活动。

十月份

1.常州市小学区域展示活动。

2.“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培训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市综合实践活动评优课比赛

十一月份

  1.天宁区小学劳动优质课评比活动。

2.联盟学校区域开放活动STEP教师培训活动

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培训活动。

十二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学会论文评选;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年会。

  2.各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经验交流活动。

  3.联盟学校区域开放活动STEP教师培训活动。

  4.区小学劳动优质课展示活动。

一月份

1.天宁区“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

2.完成本学期学科和个人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2022-8-28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