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思路及推进措施
1. 树立方向意识,问题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程意识,探索教学范式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教师座谈会中的精神,树立立德树人的课程导向意识,研究“八个统一”实施策略,把握课程方向不偏离。
(2)兼职教师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问题首先是课程认识问题。应重视新课标研修,将课标理念与日常教学结合。通过学习更新课程观和教材观。
(3)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前沿小学思政教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新教材。关注课例范式,理清基本结构,指导教学实践,服务于日常教学。
(4)探索学习新模式,依托线上线下培训平台,探索“体验式,浸润式”教师培训策略,提升学习效果。
2. 立足课堂转型,积累实践经验,清晰学科脉络,寻求内涵发展
(1)改变传统课堂中“重说理轻体验”的诟病,将体验活动设计作为课堂转型的切入点,开展专项研究。在案例研发中,努力打造“四真”课堂,倡导“在真情实感中明理,上讲真话、入人心的德法课”、“在体验中导行,做有效果、生活化的德育”,使主题研究深入,逐步形成系列。
(2)搭建经验交流的舞台,组织区域内联校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探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追求、实施途径,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进一步提升联校教研品质,做到“有主题、有参与度、有观点、有启发”。本学期研究重点:省评优课优秀课例背后的学科价值导向
3. 关注校本研究,立足课程落实,推进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学科素养
(1)加强教研组建设。建议学校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相对集中与稳定,并能在每个年级或相近年级段确定一至两位青年教师作为学科骨干,以此基础组建校级教研组。同时落实校本教研计划,围绕主题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活动。新学期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就校本教研实施展开调研,了解需求,加强指导。
(2)重视课程落实,加强日常过程性调研,及时跟踪学校课程落实动态,鼓励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方法,组织校本管理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本学期周二教发中心日常调研将重点了解校本教研情况和集体备课情况。
(3)以省、市竞赛为契机,组织、推动学校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以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不断壮大我区《道德与法治》课程骨干教师队伍,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 依托重点项目,了解前沿信息,加强教育科研,总结经验,推进教学改革
(1)加强学科教育科研,围绕有价值的主题,营造民主、分享的教研氛围,努力把教研活动建设成教学问题研究的促进会、教学思想碰撞的交流地,教育实验成果分享的展示台。本学期重点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地实践。
(2)以论文和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教育科研成果,积极组织参加市、区相关学科论文评选活动。本学期年会论文评比的上交时间为9月20日
(3)关注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创设下的整体教学,关注高年级法治教育实践,关注中小学思政一体话建设的实践研究,积极参与相关经验交流活动。
(4)鼓励和帮助学校开展基于班本化的微型课题研究,强调研究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
二、主要活动安排
活动目标 | 解决主要问题 | 活动安排 | |
把准新方向, 研究新教材 | 1. 学科责任人的学科理念更新 2. 对新课标的研修,对新教材新方向的把握 | 时间 | 内容 |
8月 | 学习顾润生老师的专家报告《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 ||
9月 | 教研组长会议:新课标、新形势、新教材、新挑战 | ||
9月-11月 | 联校教研暨新教材课例展示活动 | ||
学科教师分层分类 研训 | 1. 潜力教师的培育 2. 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新突破 | 9月 | 年会论文评比活动暨教学经验提炼分享 |
9月-12月 | STEP教师成长营活动 | ||
本学期 | 关注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 | ||
推动校本教研的常态化,提升校本教研水平 | 1.建立校本教研长效机制,关注校本教研计划的落实,提升校本教研品质 2.推广校本优秀教学经验,培育学科骨干 | 9月-12月 | 日常调研关注校级学科教研组建设及学科教研情况 (周二调研需反馈校本培训开展、集体备课情况) |
12月 | 各校优秀校本教研经验交流活动 | ||
课题研究及经验总结 | 区域内校本化项目研究的深入,区域内基于主题聚焦下,依托实践反思的经验总结和论文撰写有所突破 | 本学期 | 真实情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群的设计研究; 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
11月 | 组织参与常州市小学法治教育优秀案例评比活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