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现在是秋天,正是玉米丰收的季节,对于孩子来讲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吃过,对玉米也十分熟悉。一次晨间活动,老师给孩子们介绍了玉米的种子,他们便讨论,一根玉米上到底有多少粒玉米?这是一个值得孩子们去思考的问题。10月18日,天宁区清凉新村幼儿园大三班选取了生活中的“玉米”为主要材料,围绕玉米棒上依次排列的一颗的玉米粒展开了一节有趣的教学活动。
活动中,老师拿出玉米让孩子仔细地观察玉米的排列方式,孩子们自己说说怎样来准确地数出玉米的列数,不数错。有的小朋友很机灵地告诉老师,只要用笔在玉米上画条线。又有小朋友说“我觉得只要每排画一个点,然后数数几个点就能知道有几排,这样只有几粒玉米不能吃。”接着老师又问:“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不浪费一颗粮食呢?”孩子们想到了扣掉一块皮做记号,用一个小贴画贴在玉米上标记……孩子们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尝试用探讨做标记的方式去点数玉米的列数,并记录在纸上。在分享交流各组的交流记录表后得出结论。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操作,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
通过本次的活动,孩子们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并记录玉米的列数,探索发现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感受大自然中数量有序出现的神奇现象。大多数孩子都能自主学习,充分体现了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撰稿人:汪晓逸 审核人:翁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