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小坚持“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理念,立足基本学情,遵循教育规律、各学科教学规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提升深度学习力。坚持以实践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规范管理、硬件保障
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组和信息资源中心。信息资源中心由信息技术部、课程部和各学科教学骨干教师组成。明确分工,责任到教研组、到年级组、到每个人,确保学校有专人负责教育信息化设备等电教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各班级、各办公室,信息化教育装备均设专人管理,负责维护、更新等工作。基础环境设备落到实处,构建先进的信息化校园:2022年度局小、中山目前都接入千兆光纤带宽,终端数与学生比1:5.8,生机比1:11.3,基本实现“三通”,并与省、市、区级资源平台对接,学生能通过日常课运用平台教学资源。
二、组织保障、技术支持
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信息化工作,形成由校长主管、信息资源中心具体贯彻实施的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得保证和支持。职责明确,强化过程。本学期,技术部协助教师日常工作,办公电脑、一体机报修,上报及时处理,帮助老师更换安装了100多台电脑及网络打印安装设置,开学以来各项维修维护数200多项,并随时为教师答疑解难,同时提供了学校承办的各类会议和活动的技术支持保障。
三、加强培训、实践应用
学校信息课程部以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为核心,努力提升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水平,推进校园智能化、资源普及化、应用常态化。学期初,课程部就组织了全校教师的智慧平台使用培训,以及“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暑期培训专栏。期间,在各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和技术部的配合下,以学科项目组活动的方式推进,语文、美术、信息、英语、科学等学科骨干教师还参与市级“‘拥抱技术 变革教学’之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第3、4期培训”,将日常教学活动与智慧平台资源深度融合,技术部在平台技术应用上给予支持和指导。
各种平台的数字化活动和相关竞赛是课程部成员锻炼的主要舞台。各学科组结合相关的比赛和本学期的研究主题确定相关的研究活动,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历练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仅有学科本位的,更有与学科相关的数字化的素养习得、磨练和积累,真正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能力。2022年10月举办的天宁区语文信息化大赛,技术部教师参与软件培训,网络配置、平板准备等工作,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协助参赛教师做好技术保障,王文霞、郭厚甫获得一、二等奖的成绩。备赛过程中参赛老师们的成长辐射到一个团队的成长。分管校长、各学科主任和责任人带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备课、磨课,大家在竞赛中收获成果、引领促进更多教师开始日常实践研究。
四、扎实研究、反思提炼
1.“天宁区新教学(‘互联网+’)”项目
基于对“互联网+”小学教学范式的研究思考,结合常州市“十四五”规划课题进行“互联网+”教学的主题研究,我校科学和英语学科是该项目的示范校,每月积极开展活动并上交进展表,其他学科也积极开展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及关键能力。
2.“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项目
我校刘美娟、刘佳教师所领衔的信息化教育项目团队《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小学数学精准教学》,利用尚学平台以及本学科在此相关课题中的研究成果,对全年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实时干预与及时反馈,同时为全年段的教师推送同步反馈服务,满足教师日常教学需求,建立具有正向反馈机制的教学评价链条,力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精准高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生生互联、师生互联和家校互联三位一体。
3.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项目
2022年7 月 20 日开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暑期教师研修”专题上线。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的重要寄语和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以暑期教师研修为契机,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学校信息资源中心组织开展《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22 教师数字化学习特色案例征集” 活动,刘美娟、李波、黄吉老师参与了案例的撰写。2022年11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地方和学校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教育厅组织编制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江苏整省试点实施方案》,我校作为试点学校,课程部研讨并撰写“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方案”,组织数学和科学学科撰写实践案例,分享局小的应用经验。
4. “智慧校园”项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智慧校园应用的不断深入,智慧校园的建设又向数据化、人工智能化迈进了一大步。以“晓易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平台”为例,通过对系统核心评价体系的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的完善、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实现运用,创生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以数智多维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切实推进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2年10月,信息资源中心曹之杰、陈静及时总结经验提炼亮点,撰写了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研究报告,对于学校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有了新思考,撰写的论文《数智多维评价,创生学生素质发展新样态》在《江苏教育》11月刊发表。
五、丰富活动、提升素养
信息资源中心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拓展学习时空,转变学习方式,丰富学科资源,有效提升以学生信息素养为基本平台的创意意识与水平,技术推动教学变革,依托数字化手段。信息资源中心是学校课后服务、儿童“云彩”数字创意体验工作室的主力军:曹之杰、钱滢、杨云澄领衔的Python编程、Scratch创意编程、C++编程等体验工作室,开创了全新数字创新创意体验新形态。每位成员在不断传承的基础上坚持创新,课堂教学融合现代先进平台以更好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随着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被重视,硬件建设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建设每年都增加投入。有了这样好的发展基础,我们把信息化建设工作做为我校整体工作的一部分,纳入规划,并逐步落实。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为我校教育教学深入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平台的应用和建设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全面推进学校发展发挥更大的功能。
局前街小学信息资源中心
2022年12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