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教育信息化>>计划总结>>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17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芮清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2022-2023学年第学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根据计划,落实党的二十大、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根据《常州教育现代化2035》《常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常州市国家级实验区推进落实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新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不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

 

二、工作成效

(一)项目研究,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水平

结合区“互+”项目的研究,积极开展常州市第二期信息化发展项目《基于数字化的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的研究》和培育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一步落实教研组长在项目组研究中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好研究过程的成果积累和阶段总结,本学期两个项目顺利通过中期评估。同时,通过市信息化项目的实施,运用数字技术,挖掘学生学习潜质,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通过数据驱动因材施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型助力。以教育信息化推送学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赋能师生生命成长。

 

(二)双向融合,教育数字化助力学科教学提质增效

    在省智慧校园的基础上,积极运用新技术破解学科教学新问题,创建数字技术应用新场景,不断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新应用。积极应用好学校现有的无线网络、互动式多媒体设施,扩充校园网络带宽,不断提高学校无线网络和网络安全管理的水平。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双向融合,通过技术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助力。鼓励学科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学场景的实践应用,如应用语音识别和智能感知来开展英语听说教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如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数字美术学习,增强学生美术学习的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与探索,以数字技术助力学校“五养”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三)示范引领,积极开展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研究

本学期,通过江苏省芮清网络名师工作室建设和参加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项目研究,积极打造学校人工智能教育新品牌,为百年老校在智能时代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组织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开设市级公开课;带领工作室成员走进城乡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学科融合的新路径。积极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学实践探索项目,助力教师授课、学生上课、教学评价等全过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学场景的实践应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新场景应用的讲座,将识别、理解技术融入教育的细分场景。组织工作室成员,围绕2022版新课标开展专题学习活动,积极运用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不断提升信息科技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打造特色,高质量开展校园创客教育活动

积极落实“双减”文件精神,通过高质量的校园创客教育活动,开发立体生态的课后服务创客类课程,满足雕庄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学校创客团队坚持“做有温度的创客教育”理念,通过“艺科融合”,打造学校创客教育特色品牌。组织艺术和科技类教师一起参加创客辅导,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第八届常州市中小学生创客大赛,再次获得市团体一等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