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信息资源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局小坚持“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理念,立足基本学情,遵循教育规律、各学科教学规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提升深度学习力。坚持以实践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做好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信息资源,使教育网络和平台真正服务于教育、研究和管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使我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广泛、深入应用信息化。
三、重点工作
(一)以教师信息素养工程为抓手,提升全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水平。
学校信息化学科研究项目的建设,以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为核心,努力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水平,推进校园智能化、资源普及化、应用常态化。在各学科教研组的组织和信息技术中心的配合下,以学科项目组活动的方式推进,将日常教学活动与信息化资源深度融合,学校信息中心在平台技术应用上给予支持和指导。
各种平台的数字化活动和相关竞赛是课程部成员锻炼的主要舞台。学期初会对本学期的相关竞赛作梳理,让各学科的责任人明确本学期可参加的数字化学习活动。结合相关的比赛和本学期的研究主题确定相关的研究活动,使自主研究和竞赛结合得更紧密,让学科教师的力量集中于一点,更好地历练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不仅有学科本位的,更有与学科相关的数字化的素养习得、磨练和积累,真正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专业化能力。
(二)以课堂为出发点,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信息资源中心号召每位学科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主动学习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的优质教学视频,并自主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生,在教学实践中锤炼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落实学科育人目标。数学、英语、语文组的研究课例,都在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将学科教学引入一个新境界。本学期信息化融合创新工作,将进一步探索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促进融合,以融合促进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努力提升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三)以学校专题研究为切入点,继续加强与各学科教研组的沟通。
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创新育人方式,是“智慧教育”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首先学校通过对教师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各类资源的培训,让是教师熟悉其中的课程资源、课后服务和教师研修等板块。鼓励骨干教师尝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范式,对学校教学资源管理提供了平台支撑。
其次,学校成立以学科主任领衔的“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项目组,坚持日常常态化研究,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举措、新方法,打造“智慧课堂”,创造课堂教学新生态。
语文:教学以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不仅与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机融合,更是令学生们学得有趣学得扎实。对“智慧教育资源背景下,语文人文内涵” 突破学习时空界限,形成丰富、多元的认知体验与策略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数学:设计具有发现性的大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此外,结合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呈现和对比分析学生资源的基础上,逐层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使教学活动更贴近学生,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成长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发现利用数字化学习可以进一步丰富问题解决的方式,感受数字化研究的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英语:智慧教育教学方式背景下,运用电子绘本等形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学习能力。基于平台的数据反馈,实时追踪学生英语学习的易错点,形成学生英语学习数据分析,体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性、层次性,引领学生由外部学习驱动走向内驱主动发展。
科学:以“李波教师发展工作”为核心开发基于“互联网+”的课例研究,归纳提炼“生命世界”、“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课堂教学范式。对成熟课例梳理归类,应用智慧平台课后服务场景 “科普教育”专栏,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与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个性化、互动化、社群化、数据化”智慧科学素养新品质。
信息:探索研究以“互联网+”课程范式,规划智慧环境下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有局小特色的、适应时代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探究基于问题的项目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丰富的自主学习形态,构建师生发展新路经。
(四)以集团教研为突破口,提升集团间的合作。
信息化环境中的沟通是无极限的。本学期,除了继续加强线上骨干教师间的交流互动外,我们将以研究课例研讨为依托,加强集团各校区间的交流,进行持续性的交流碰撞。
这学期的研讨会在上个学期研讨方式的基础上有所改变。保证每月一次的项目研讨活动,在研讨前一周会明确相关的时间、地点和主题,会上的相关研讨材料会提前进行群内共享,为的是确保每一位学科责任人和骨干成员能准时、保时、保量的经历一个研讨过程,真正让研讨能发挥作用,使学科责任人能有效的相互交换意见,让每个学科的好想法好点子能相互通融,更好地为数字化课堂实践发挥效能。
(五)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提升学校信息管理水平。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推进,对老师、学校信息化工作骨干力量、学校信息化中层、学校领导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根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实行)》等文件精神,信息资源中心一方面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各学科信息骨干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达到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及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信息资源中心继续加强学校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落实网络安全负责人,明确网络安全问题处置流程,保障学校网络安全的长治久安,继续做好各级各类各项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建设智慧校园。
(六)以教学活动为技术部工作重心,确保日常教学秩序顺利开展。
目前,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信息化设备逐年老化的趋势是我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对此,技术部在本学期将继续完善各类电教设备的报修机制与设备的维护方式,本学期我们将针对各类电教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形成书面文档,加强培训让老师们能够做好基本维护自主解决简易问题;对单个设备进行“建档”追踪,及时整理排查,找到故障根源,继续做好学校各项活动的保障工作。
四、主要工作行事历
月份 | 内容 |
2月 | 1.参加天宁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暨新学期工作会议。 |
2.制定信息资源中心学期工作计划。 | |
3.参与区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活动。 | |
4.组织各学科教师登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参与培训。 | |
3月 | 1.组织教师参与天宁区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
2.参与区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活动。 | |
4月 | 1.信息资源中心课程部、技术部中期交流。 |
2.组织学生参加天宁区小学生“程序设计小能手”比赛。 | |
3.组织教师参与“第二批市级教育信息化项目展示活动”观摩学习。 | |
4.参与区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活动。 | |
5月 | 1.教师信息素养专题培训。 |
2.参与区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活动。 | |
3.组织参与天宁区第四届中小学生机器人比赛。 | |
4. 组织教师参与“第二批市级教育信息化项目展示活动”观摩学习。 | |
6月 | 1. 组织教师参与“中国移动校讯通杯”“领航杯” 等教师论文大赛。 |
2.参与区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活动。 | |
3.各学科梳理、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 |
4.信息资源中心学年工作总结。 |
信息资源中心2023年2月3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