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劳动>>新闻速递>>“劳”有所获 “研”出精彩——常州市小学劳动学科教研活动
“劳”有所获 “研”出精彩——常州市小学劳动学科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04-07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谢可欣(教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劳动课程的深化改革,构筑“家校社一体化”的新劳动教育格局,4月6日上午,常州市小学劳动学科教研活动在青龙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蒋春燕老师主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张石磊校长、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徐霖娜老师、天宁区劳动兼职教研员谢可欣老师、青龙实验小学陈娜校长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青龙实验小学的徐思颖老师和凤凰新城实验小学的秦一玲老师分别执教了《钉纽扣》和《花瓶罩饰》。面对学生的操作难点,徐老师从四个维度进行突破:1.借助现代神器,力求让每位孩子获得成功体验。2.特大号教具演示,将难点步骤化、简单化。3.问题引领,让劳动课具有探究的趣味。4.同伴互助,让每一位遇到困难的孩子得到及时的关注。秦老师教态亲切,在劳动课上带领孩子们实现了一张纸的美丽蜕变,艺术氛围萦绕着整个教学过程。1.评价前置,贯穿过程,实现教学评一致。2.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实现高效课堂。3.凸显文化,五育融合,实现立德树人。

  接着,青龙实验小学陈娜校长带来讲座《青籽园:“菁茁少年”品格涵育行动》,从发展已有基础、建设背景、概念诠释、建设目标四个方面对本校的品格涵育行动进行了阐释,通过构建“全域”劳动育人场景,开发“三有”劳动育人课程,力求让每一位孩子拥有健康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品质、远大的志向抱负、积极的实践创新。

  观课后,张石磊校长、徐霖娜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张石磊校长认为《钉纽扣》一课有学生思维视角,主要表现在:1.以学习者视角培养学生劳动思维。2.问题引领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思维习惯。3.培养学生面对陌生劳动工具的探究思维。4.培养学生在对比评价中劳动思维的提升。5.培养学生在拓展中达成思维进阶。徐霖娜老师认为《花瓶罩饰》一课条理清晰,有以下四点值得肯定:1.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劳动兴趣。2.在引导中深化劳动价值。3.在实践中提升劳动能力。4.在探究中生成劳动创造。

  最后,常州市教科院的瞿晓峰主任也在线上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首先瞿晓峰主任认为《花瓶罩饰》一课注重立德树人的文化熏陶;以最美班级评选员,激发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优秀作品评价标准形成巧妙;自主阅读,形成制作过程整体规划;口诀辅助,实现技术赋能;学生劳动成效显著。《钉纽扣》一课生动有趣,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有以下亮点:创设生活化趣味矛盾情境,鼓励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劳动意识;依托纽扣多元分类特点介绍,自然锁定本课劳动任务;依托自主阅读教材,学生对操作顺序形成整体感知;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评价方式有层次。《青籽园:“菁茁少年”品格涵育行动》讲座主题集中、内容详实、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从中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劳动氛围、丰富的劳动内容,凝练成厚重的劳动成效。

  本次劳动课展示研讨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互学互享、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劳动课程教研的建设,提升了大家对劳动新课标下课堂的认知,对促进劳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劳动课程教学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