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区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围绕“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宝藏”的办学理念,立足我校实际,以服务教学、科研、管理为中心,加快建设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探索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创新发展,为百年老校在数字时代的高品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主要工作
1、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
以“新教学”、“高品质”项目研究为抓手,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与科研并进的同时融入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的学习研究,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本学期我们继续促进各学科教研组在“新教学”中反思与实践,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作用,形成校本化的实施策略。信息组会针对教师在信息技术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培训并安排部分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用好更新的教学智能设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课堂。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精准教学与学生个性化成长,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新教学”研究,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2、立足课堂实践,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多年来一直由专职教师担任,校分管行政不定期听推门课,检查教师的备课及反思,抽查学生信息技术的相关作业,完善学科质量评价。同时对设备进课堂的规范管理做好保障措施。进一步明确设备的使用范围、时常等。严格把控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相关知识的APP外,不随意使用。让学生成为学习中心,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
在落实《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切实提高对学科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丰富“创客”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省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学、3D打印教学及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当前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在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拓展学生创客活动。在丰富的创客活动中渗透创客理念,尽力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有联结现实、乐创未来的意识。
围绕项目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音乐五门学科,积极探索“互联网+”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扎根本土、融通中外,积极开展STEAM教育、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等方式,助力学校课程建设,指向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聚焦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三、把好网络安全关,提升学校网络安全水平
本学期,在区教育信息中心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进一步梳理了学校互联网资产,对边界安全设备、管理系统、行为管理等网络软硬件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进一步强化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和运维公司一起针对学校的网络平台和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围绕集约化平台的使用,认真做好技术服务工作,配合学校党政办公室做好内容的检查,对学校网站新闻稿做到三审三校,严格把关,把学校网站打造成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窗口。
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助力学生成长
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本土化实践,围绕学校课程建设的工作,继续开展少儿编程课程,注重学生作品的科技感与艺术美的统一,深入挖掘项目育人、学科育人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