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小秉持“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的信念,我们坚定地立足于基本学情,遵循教育规律和各学科教学规律,将课堂教学作为核心,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依据《常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以及常州市国家级实验区推进相关工作的精神,紧密围绕天宁区教育局“8610”工作计划,坚持以实践引领应用,以应用推动需求,以需求促进发展的指导方针。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局小信息化教师队伍,全面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重点工作
(一)部门建设
1. 加强相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强化学校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定《设备借领制度》和《设备报修制度》,完善《学校电脑和一体机使用指南》,以确保各项设备得以高效利用。
2. 加大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培养在各学科中技术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本学期,将开展技术融合教学培训,邀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并促进集团间的交流合作。骨干教师将每月撰写一次业务学习心得体会,进一步加强专业成长。
3. 扩大技术应用影响力。 做好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智能阅卷和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的资源,使教育网络和平台真正服务于教育、研究和管理,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使我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广泛、深入应用信息化。
4. 提升信息管理水平。随着智慧校园的推进,老师、学校信息化骨干、信息化中层、学校领导的要求逐渐提升。我们将根据《江苏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实行)》等文件要求,提升学校网络性能、网络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明确网络安全责任、边界和问题处置流程,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的长期稳固。
(二)内容建设
1. 坚持研究导向。
坚持研究导向是我们的不懈追求。信息资源中心在服务各学科信息化研究方面,凭借对不同学科特性和需求的深刻理解,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新的学期,我们将继续强调这一理念,为学科研究注入更多活力。本学期,每个学科将与区市省及国家教育信息化项目紧密结合,展开深入的专题研究。我们将采取分年段组内实践研究的方式,首先在小组内部进行研究探索,然后由责任人和骨干教师牵头,带动更多教师参与研讨,共同展开抱团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将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为学科研究构建更加坚实的平台。
信息资源中心的工作始终以研究为引领,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主要关注智能阅读和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的主线。我们将持续不断地探索新的可能性,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学方法。这些努力不仅将为学科研究提供更大支持,也必将为学生提供更具创新力和包容性的学习环境。
2. 创新应用手段。
(1)从辅助教学出发,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信息化学科研究项目成为我们的核心,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为主线,旨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水平,实现校园的智能化、资源的普及化以及应用的常态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这一变革包括广泛应用在线教学工具、数字教材、智能阅卷、精准教学等,以及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信息技术不仅在内容传递方面有所应用,还在学生评价方式上带来改变。自动化的阅卷系统、在线测验工具以及数据分析等,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能力,为教师提供更精准的反馈和指导。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教师的繁重工作负担,例如通过智能阅卷减少试卷批改时间,或者利用在线资源降低教材准备难度。这使教师能够更多地投入到教学创新和个别辅导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在各学科教研组的紧密合作下,借助信息技术中心的协助,我们将以学科项目组活动的形式,深度融合日常教学活动与信息化资源。信息中心将在平台技术应用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助力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更优质的教育体验。
(2)从提升课堂出发,提升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每位学科教师将积极进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作,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磨练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全面践行学科育人目标。各学科的研究课例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科教学开启全新的视角。
本学期,信息化融合创新工作将深入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我们将以应用促进融合,以融合促进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特别关注智能阅卷系统的应用,以更加细致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旨在引领学科教学进入新境界,让每一位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术成就和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加强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信息技术需求,信息资源中心将在本学期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我们将从多个方面出发,持续改进服务,确保教学和学习的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将继续关注学校设备的状态。在暑假期间,我们对教室一体机、电子屏、龙娃电视台直播服务器以及报告厅音响设备进行了设备的升级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功能正常。此外,我们也对学校网络进行了调试和维修,解决了有线和无线网络不稳定的问题,提升了网络的稳定性和连接质量。
其次,我们将关注教师的个人设备健康和软件使用情况。我们将普及教师电脑杀毒软件的安装,以防范病毒入侵。定期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检修,拦截或告警有风险的域名解析,全面保护教师免受新型威胁的影响。
此外,我们也将持续提升服务效率。信息技术部将继续提供现场和线上培训的技术支持,确保教师顺利参与培训。针对设备报修,我们将通过预案和网络等级的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优化报修流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报修,减少信息交流的延迟。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将不断加强服务质量,为学校师生创造更加稳定、高效的信息技术环境,助力教学和学习的持续发展。
4. 加大功能开发。
本学期“智能阅卷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正式开始启用,这一平台在拓宽教学评估方式、构建智能校园管理系统以及提升管理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创新举措将有力地满足信息时代教育的需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信息资源中心将积极协助开发智能阅卷系统的服务性功能,以更好地支持教学工作。利用这一平台,我们将深化应用功能的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考试管理、作业管理、精准教学以及资源中心的应用。通过智能阅卷系统,教师将能够更快速、准确地进行考试评分,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同时,作业管理的智能化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高效的交流与协作平台,有助于加强学习效果。
这一平台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使教学与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为学校师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新一代人才。信息资源中心将不遗余力地支持并推动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地,以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主要工作行事历
9月 | 1、信息中心开学工作会议 |
2、智能阅卷、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培训(一) | |
3、各学科“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项目实施研讨活动方案细化研讨 | |
4、参加市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 |
5、准备“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 | |
6、准备省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 |
10月 | 1、参加“信息化教学能手”初赛 |
2、信息中心中期交流 | |
3、智能阅卷、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培训(二) | |
4、组织参加2023年常州市创客大赛(初赛) | |
5、参加省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 | |
11月 | 1、信息素养专题培训 |
2、参加“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的发展与应用”项目实施研讨活动 | |
3、智能阅卷、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培训(三) | |
4、组织参加2023年常州市创客大赛(决赛) | |
12月 | 1、参加小学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教学观摩研讨会 |
2、参加“信息化教学能手”决赛 | |
3、各学科梳理、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 |
4、智能阅卷、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培训(四) | |
1月 | 1、各学科梳理、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
2、信息中心学年工作总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