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网站>>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四届教师发展工作室>>活动动态>>博爱小学:融合信息技术 聚力高效课堂
博爱小学:融合信息技术 聚力高效课堂
——记天宁区小学数学叶娜教师发展工作室第9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3-09-28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姜涛虹

1.pn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提升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23年9月22日上午,由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常州)建设交流研讨之天宁区展示活动暨天宁区小学数学叶娜教师发展工作室第九次活动在常州市博爱小学顺利举行。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水虎远主任,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主任,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王伟老师、沈琛老师,区域学科专家吴玮老师以及常州市“十四五”综合改革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的核心成员全程参与现场活动,叶娜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了线上观课和研讨。

聚焦课堂  技术赋能

常州市博爱小学陈静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运用“尚学平台”设计的“正方体涂色个数”这一控件,学生在平板上可以360°旋转正方体,点击不同的位置出现不同的涂色情况,给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路径,助力学生找到规律、精准表达关系。融合技术、创设丰富的学习过程,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成果可视性。将信息技术与探索规律深度融合,基于学科本质突破难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意识与推理意识,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达成。

高位引领  研以致远

课后,陈静老师分享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技术优势和教学思考。陈老师认为通过课堂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增强了课堂组织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体验的直观性,促进了学生思考的深度性。

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吴玮老师肯定了《表面涂色的正方体》这一节课的设计理念。他指出将实物学具与模拟学具相结合,优势互补,助力学生深度探究。技术的介入,能支持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中用数学的眼光感知规律、建立模型、发展空间观念。

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徐展主任充分肯定了项目组前期的踏实研究,他指出从今天呈现的课堂就能看出项目长期研究的痕迹。他从关键词“优势”出发,引发老师们思考。徐主任希望老师们充分发挥了互动平台的技术优势,重视信息技术在常态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适切性和灵活性,让教学目标更落地,让知识学习更高效,让课堂呈现更精彩。

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全程参与了线上观课和研讨,他们对陈静老师的这节课进行了思考和评析。

《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对于学生的立体图形的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是个不小的挑战。探究本课中表面涂色的大正方体棱被等分成若干份后,各小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情况,对学生来说是个比较大的新问题,特别是藏在里面看不到的小正方体,看不见摸不着。陈老师从333模型入手,多次运用尚学平台动态、立体演示的功能,生动清晰地展示了正方体“剥层”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的看到“里面”,把学生不易理解、无法看见的数学知识转变成直观表象,同时在引导探究的过程中,陈老师还不停地借助动作、语言建立起表象与数学符号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数学形象、数学语言、数学符号一一对应起来,轻松地突破难点,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常州市华润小学  陈妤婕

陈老师通过递进式的探究活动推进学生研究表面涂色的正方体,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想象,再借助平板分解正方体来验证自己的想象,归纳出规律,最后并用字母来表示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学生透过表象追寻知识本质。本节课最后的设计也是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反向应用规律复原正方体,进一步加深规律的理解与利用。整节课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不停探究,不停想象,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思考问题的经验,感悟了数学思想,发展了核心素养。

——常州市怡康小学 宋颖倩

陈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引导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想象、推理等过程,从基础的3×3×3入手,初步引导小方块在不同位置涂色的块数,并且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将实际与想象相结合,形成初步的规律。继而在探索4×4×4、5×5×5中将多媒体与课堂相结合,形成规律。最后在探索n×n×n时,引导学生有归纳性的字母对1面、2面、3面、4面涂色概括出一般规律。整节课将想象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不断去想象,去推理,去表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常州市博爱小学 冯亭亭

本节课通过分割学生熟悉的正方形引入,为学生探究涂色小正方体个数做准备,由“面”到“体”,降低了探究难度。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平台验证自己的想象,化抽象为形象,把抽象的立体图形直观化,让静态的学习内容动起来,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本节课还利用网络交互技术,可以很方便地调取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选取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进行评价反馈与教学指导,有效提高课堂互动的效率。

——常州市虹景小学 丁文伟

陈静老师由简单的2-2-2模型引入,探究出涂色面的不同类型,接着放手让学生去寻找3-3-3、4-4-4、5-5-5的规律。利用平板操作让想象赋予实践,更直观的找寻答案。陈老师用一个个核心问题串联起整节课,学生之间相互倾听、比较、讨论并再次验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生长。学生在不断地经验累加中探索出本节课的规律,数形结合,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课程的最后,陈静老师将今天所学知识与魔方还原进行勾连,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应用不局限于课堂,生活中可以继续深挖精进。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王聪

陈老师的这节课让我认识到授课并不是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而且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借助软件放手自己探究涂色正方体,得到结果后并没有着急总结归纳,而是让学生继续利用平板反向验证复原。学生在这样的动态学习过程中感悟知识生成,这种生成对比过去只是单一的二维体验,更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而科技的进步也助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空间几何的学习兴趣,把过去静态的知识动态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内驱力,是值得学习的体验式学习。

——常州市华润小学  殷青云

由于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涉及到正方体的内部结构,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陈老师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实例到字母表示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手脑并用、做思共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素养。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上,在探究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个数时,陈老师将其进行了剖面演示,模拟出正方体内部的结构,来验证学生的猜想和推理,使抽象空间思维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常州市龙锦小学 黄品涵

陈老师所上的《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一课,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的空间想象有了抓手,为思考立体图形的规律提供辅助作用。首先从棱倍平均分成2份的情况入手,借助直观图得到数据;再进入稍复杂的平均分3份,引导学生从一维,二维,三维来考虑结果;再让学生自主探究平均分4份和5份的情况,借助信息平台分析数据的结果,学生能根据已填写的结果对规律有一定程度的感知,自觉地伸出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情况可以用字母n来表示结果的想法。课的最后,还加入借助逆向思维将涂色但被打散的正方体还原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浓厚。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施慧

陈老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孩子的空间观念有序生长。通过观察、想象、操作、验证,学生能自主认识4种不同涂色情况小正方体的位置,并体悟出相应的规律,让空间观念有根可依。随后在探索棱长等分数量更多的正方体涂色情况时,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并巧妙地用信息化技术将抽象变得具象,让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向延伸。在用字母归纳与概括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运用所学进行实践,将空间观念真实落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这节课讲的是知识,教的是方法,学生学到的是思维方式。

——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二小学 潘诗静

本次活动展现了天宁教育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阶段研究成果,也为项目组带来了新的启示,指明了后续的努力方向。同时,也为后续工作室的研究提供了更新的思路。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