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绵绵,研学不止。新学期开学在即,经开区、天宁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于8月30日下午齐聚正衡中学,进行了联合教研活动。
首先,课题主持人艾璐副校长针对省“十四五”规划课题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的研究方向做了深刻的剖析。
新学期课题研究的4大任务是:
(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标,增进教师对化学学科的学科理解
学科理解是教师对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理解什么)的一种本原性、结构化(理解方式)认识。其核心作用是让知识学科功能化,从而让知识转化成素养。
新课标,针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三个育人的根本性问题,主要从育人功能、发展核心素养、大概念统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凝练了五个课程新理念。具体内容如下图:
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课题组将聚焦课程核心素养中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科大概念、主题大概念和单元大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之间的关系;新课标各学习主题的BMCAP内容等,进行分计划、分时序地深入学习和研究,把握教材知识的素养功能,增进教师对化学的学科理解。
(2)凝练化学单元大概念,进行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从大概念视角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化学科学—化学课程主题内容—化学单元教学内容”的转变,一定会产生“化学学科大概念—化学主题大概念—化学单元大概念”的演化。化学单元大概念在主要围绕某一化学主题大概念的基础上,会涉及多个化学主题大概念,化学单元大概念需要经过化学学科大概念、化学主题大概念和化学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凝练过程。由碎片化的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整体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结构化的知识,初中化学单元教学就是将具有结构系统的化学知识、具有整体情境的化学事实,建构成一个模块,让学生从整体视角进行探究,在化学知识、思想方法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发展。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对于新授课的单元教学,在不改变教材单元(或章)内容的前提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凝练单元大概念,适当增加单元教学导引课进行前置学习和单元教学复习课进行后置学习;对于总复习的单元教学,按照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5个学习主题,根据教学需要划分成若干化学单元,每一个单元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化学观念(化学学科大概念)、化学学习主题大概念、学习主题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要求,从知识、方法和价值维度,凝练该单元大概念,实施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设计。
(3)挖掘情境的教学价值,实施情境问题解决教学
情境问题解决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化学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需要在与化学相关的情境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化学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情况需要在与化学相关的情境问题解决中测量和评价,化学科学的实践和应用价值需要在与化学相关的情境中体现,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也根植于情境。学生在探索解决与化学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生产生活或学习探索情境问题中,学习、理解并应用化学单元大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每一个单元教学,要结合学习主题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要求,选取恰当的情境,挖掘情境的教学价值,实施情境问题解决教学,产生一些可复制、可操作的经典情境问题教学案例。
(4)采取逆向教学设计,落实单元教学的“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体化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教与学的评价有机融合于单元教学的始终,以教导学、以评促学,合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单元教学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对大概念的学习要求,将化学大概念作为本单元的重要学习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究大概念、凝练大概念、理解应用大概念,在教学评价中要观测和评价学生化学大概念的学习掌握程度和应用化学大概念指导化学探究实践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情况。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每一个单元教学,要在凝练化学单元大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要求、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制定好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设计好教学活动,完善前期研究中制定的单元教学实施纲要,并归纳总结出单元教学设计的若干核心要素或基本模型。
其次,艾校明确了课题组在新学期的活动安排,细化分工,章节负责以及每次活动流程。
(1)各组分工安排
四个大概念组 | 组长 | 组员 |
第一组:“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大概念组 | 俞银龙 (横山桥初中) | 王菲、马云、陈心雨、薛冰、强诗怡、郁秋蓉、周美芬、刘焕芳 |
第二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大概念组 | 周贤 (横林初中) | 魏姣、游建容、夏超、陈玉漫、丁玲、华苗、徐戴玲、彭小伟 |
第三组:“物质的化学变化”大概念组 | 周晶 (正衡中学) | 华叶艳、赵变军、赵欣、杨晓曼、严颖、方宁、凌娟、高丽君 |
第四组:“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大概念组 | 牛改艳 (二十四中天宁分校) | 郑秋云、韩鑫、叶亚、唐同桦、周宇澄、刘忠杰、余晓鸣 |
(2)章节主要负责人安排
章节 | 所属主题 | 活动时间 | 主要负责人 |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 09月中旬 | 周晶(正衡中学) |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 09月下旬 | 俞银龙(横山桥初中) |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10月中旬 | 周贤(横林初中) |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11月中旬 | 周晶(正衡中学) |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 12月上旬 | 俞银龙(横山桥初中) |
第6章:溶解现象 |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 12月下旬 | 俞银龙(横山桥初中) |
(3)每次活动的流程安排
①负责人完善和修改“单元教学纲要”。重点在于凝练单元大概念,以概念图的形式呈现出包含主题大概念、单元大概念、核心(或基本)概念、事实性知识等内容的知识结构。
②呈现1-2节研究课,提供教学设计,课题组全体成员听课。课的设计重点在于真实情境的选择和开发,突出:在什么情境中运用哪一类知识解决什么问题?
③评课时,主要分三个步骤:
A.负责人重点阐述单元大概念的凝练思路及过程(学科理解)。
B.由执教者重点阐述真实情境的选择和开发过程及教学设计构想(真实情境问题教学)。
C.执教者针对研究课的内容,编制一道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的试题,并进行试题编制的阐述(教学评价)。
最后,经开区教研员董新伟主任不仅进行了新学期的任务布置,同时也进行了新学期教学指导。董主任详细讲解在中考卷的指挥棒下,如何更有效的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如何铺垫初中知识更好的与高中知识链接,令老师们受益匪浅。
活动结束后,各学校教研组长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明确下学期各章节课时安排,分工协作,安排各章节的课时作业编写,让更有效、更专业的作业使学生更轻松快乐的学习化学。
(1)各章课时作业编写分工安排。
章节 | 负责学校 | 上交时间 |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 正衡中学 | 09月03日 |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 二十四中天宁分校 | 09月10日 |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 正衡中学天宁分校 | 10月06日 |
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 | 东青实验学校 | 10月30日 |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 郑陆实验学校 | 11月15日 |
第6章:溶解现象 | 焦溪初级中学 | 12月10日 |
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 实验初中天宁分校 | 12月30日 |
(2)课时作业编写格式
第一章 ××××××(四号黑体) 第一节 ×××××(小四宋体) 第一课时(五号宋体)
【知识整理】(五号宋体) 以填空题、连线题、概念图等题目为主。 【课时练习】(五号宋体) 题型以基础题、中档题为主。 【挑战智慧】(五号宋体) 题型以综合题、较难题为主。
说明:每个课时作业总量一般为A4纸2面,最多不超过3面。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课题研究之路亦是,教研之路亦是。相信本次活动全体老师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学细研,在教研道路上越走越实,越走越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