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网站>>教师发展工作室>>第五届教师发展工作室>>活动动态>>联合教研 深度衔接 促优发展——李雅萍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十一次公开活动
联合教研 深度衔接 促优发展——李雅萍教师发展工作室第十一次公开活动
发布时间:2023-12-01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周烨

  公开活动靓展示

  幼小衔接的每一帧画面,都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生命味道,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

  为贯彻《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切实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2023年11月23日下午,李雅萍教师发展工作室以“积极倾听 乐享阅读”为主题,在天宁区龙锦小学开展了一次幼小衔接联合研讨活动。

  首先,龙锦小学宋杨宁老师,带来了一年级绘本课——《小壁虎借尾巴》,整节课堂活动学生小组活动多、老师总结多、师生问答多,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越来越善于倾听、理解、表达。

  接着,红梅中心幼儿园周烨老师带来“以绘本为链,桥接深度共读”主题讲座,周老师从“亲子互动”和“师幼互动”两方面入手,详细讲解了成人如何陪伴幼儿走进“新”共读,走向“深”共读。

  教师踊跃抒己见

  杨美华老师:今天的工作室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幼小科学衔接双向课堂观摩的真实现场。龙锦小学宋老师的教学活动《小壁虎借尾巴》,让我们从幼小衔接的视角看到了其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异同。一是板块清晰思路简洁、重点聚焦。二是从看图理解到借助文字的阅读,借助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多感官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认知难度,从而促进他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三是关注学生语言的个性化表达,猜测、指读、角色对话练习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自然融入到思维表达,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打通了表达交流的通道。

  周烨老师:通过今天的观摩活动,让我感受到小学低龄段语文教学和幼儿园语言活动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互动形式不同、讲述主体不同、素养指向也不同这几方面。

  此外,在听了两位小学老师对一年级幼儿在校活动的介绍之后,我发现,幼儿园尝试开展的幼小衔接和小学实际的幼小衔接有一定差异性;家长以为的幼小衔接和学校需要的幼小衔接在理念上存在偏差。比如,学习准备不仅仅是家长们理解的“知识技能准备”,它还包含“习惯、心态、思维”等方面准备,很多家长只是单纯看到了“显性的衔接”,却忽视了“隐性的衔接”。基于此,作为幼儿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教育理念”和“自身工作经验”来做幼小衔接工作,而应该跳出本来的框架,走近小学老师互通有无、走进小学课堂了解真实、协同家长转变理念,在“隐性的衔接”中找到突破口、衔接点。

  顾玲南老师:宋老师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课堂,与幼儿园活动相比,孩子的自主讲述内容更多,也让我对一年级上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周老师的讲座从亲子和师幼两个角度展开讲述,结合绘本实例展开讲述,干货满满,让我对绘本深度阅读也有了新的概念。

  赵槿昊老师:今天到龙锦小学体验了“小学生的生活”。看到这些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小学里的生活,他们上课的状态、时间等跟幼儿园是完全不一样的,让我不禁心生感慨:幼儿园的孩子们如果这样子去进入小学,是不是会有不适应?所以,在我们幼儿园方面,其实更要注重孩子进入小学各方面的准备,尽量让这幼小衔接做到“双向、无缝衔接”。

  宋扬宁老师: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要注重家园共育,父母应当以积极、从容的心态,帮助孩子科学衔接,以及积极配合幼儿园。可能家长面对幼小衔接也无从下手,会担心,焦虑,但家长莫用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作比较,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有发展潜质的,唯有信任和鼓励,才能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

  张超老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积极把前辈的经验智慧牢记于心,并付诸实践才是真正目的,作为青年教师,今天的培训受益匪浅,虽然通过高等院校的相关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亲子阅读,做好幼小衔接方面仍感到经验不足有所欠缺。

  这次的学习让我感触颜深,对一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阅读、入学准备等方面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楚地认知,为教育情感体验找到了理论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学习和钻研。

  施云燕老师: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研讨活动,有机会走进小学观摩宋扬宁老师精彩的活动,我切身地感受到小学课堂的特点,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中热烈的生生互动。幼小衔接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在与小学老师们的沟通互动下,我更加确切地坚信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有效地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方面的入学准备。

  总结凝练促提升

  最后,李雅萍园长对整场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她强调:本次开放活动,我们发现工作室的教师们始终以阅读活动为线索,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启幼小长程衔接。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一起关注孩子成长衔接的每个环节,注重身心健康、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和学习兴趣的引导和保护,通过学生自我评价量表的设计,亲子阅读和师幼阅读活动的实施策略等,让我们真正明白幼小衔接“零起点”绝不是“零准备”,能力培养的准备,远比知识的灌输准备重要的多。

  后续,我们将邀请小学老师走进家长直播课堂,一起探讨大班关键学期的幼小衔接重点细节!让我们家园携手,一起关注有效准备,关注衔接成长!(撰写:陆艾琳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