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综合实践>>计划通知>>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训工作计划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天宁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训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21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蒋春燕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新学期,秉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教育哲学,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围绕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细致而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化;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深化我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重点工作:

(一)常规教学:聚焦专题,丰富教学活动类型

1.聚焦两个专题研究:专题一:继续围绕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重点开展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推进”为关键要点,展开基于证据的观课、议课活动,尤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能力形成、素养落地。专题二:基于生活问题的解决展开研究。首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非常关键,问题必须要源于学生的生活,要是真实具体的;其次,教师要善于搭建“脚手架”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打开学生思路;再次,要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多种方法、多个维度来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2.组织多元研修活动,开展教师“代表课活动

1)校本教研课落到实处。各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学校骨干上出教师“代表课”,要符合综合课程实施规律。旨在学校中凝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智慧,进行校内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利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通过学校和跨校团队,形成“一校一课题、一校一成果、一校一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指导各学校形成“一校一品”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

2)区级教研课上出质量。实行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旨在对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开放活动,形成互相研讨和交流的氛围,逐渐明晰在不同课型下的教学范式。区域骨干的“代表课”要上出个性特点。

3)市级展示课上出特色。每学期在市级层面进行一次区域展示,选拔两位教师上课,将逐步形成的天宁课堂特质进行交流、碰撞、分享、展示。

结合“新教学”等省前瞻性教育改革项目,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核心素养;通过专家培训,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通过本区域的联校教研活动、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与名教师工作室联合等活动,逐步提炼“生活的、动态的、有趣的、生长的”天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特质。

(二)教师发展:整合多种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 梳理队伍,助力教研组和教师的发展。结合优秀教研组和五级梯队的评选,通过梳理,进一步强化其优势;通过诊断,明晰其短板,根据问题查缺补漏,助力教师和教研组以针对性的培训与帮助,使之补上课题、论文等方面相对薄弱的一环。

2. 学习培训,强化教师的“三新课”落地意识:一是新课标落地: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每月给定一个主题:思想性、核心素养、学段衔接、跨学科、实践运用、教学评一致、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等,用文摘卡的方式记录:课标怎么说,相关研究怎么说。在教研活动时结合现场上课随机指定人员作中心发言。二是新课堂持续性改进:“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为抓手,融合其他主题,根据教师“代表课”展开实证研究,进行教学的持续性改进。三是新课题积极申报研究: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校本特色课程、在地化资源利用”等开展课题申报。

3.借助区比赛和培训活动,培训青年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反思重构能力。根据市比赛活动的精神,合理规划区域培训和种子选手专项培训,以赛带训,注重教师梯队的建设,扩大培训受益面

4.“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为抓手,要求教师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长线活动。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基本上中年段、高年段学生的研究以中、长线为主,低年段学生的研究以中、短线为主,重在唤起学生研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教师根据学生在研究中的问题、困惑,进行一些短线的、有趣味的活动设计,使活动既有针对性,又跟长线活动形成互补。

5.统整各项教育活动如劳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少先队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形成条线清晰、年段衔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符合社会要求的课程结构,逐步创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教学特色。

(三)校本教研:坚持全面推进,加强校际交流

1.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校本教研组建设。

深入学习市局发布的《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改实践。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合理采用主题教研、联合教研、网络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统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基本功培训、教学竞赛、理论学习、专家报告、外出考察等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制定课程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五级梯队教师占比。

2.提炼校本研究特色,进行区域辐射和校际交流。

对学科教研基础较好的学校,努力从学科指导向课程领导转型,以合作者、帮助者的角色参与课程规划、提炼特色,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路径。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以及市级层面的对话,借力承办大市级教学研讨活动,以主动的姿态展示学校特色进行区域经验分享

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一些发展薄弱学校获得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进一步关注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农村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基地的建设,尤其注重基地建设过程中新手教师队伍的培养,以促进教研基地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课题研究:开展学科研究,形成亮点特色

1.定期开展读书交流。STEAM教育、项目学习、深度学习、大概念教学这些都是教育的新理念、新趋势。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读书,通过阅读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接受当前最新的教育理念洗礼。在区域内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共读书目库,并持续更新。教研员和教师组成的合作发展共同体定期围绕研究主题,开展任务驱动式的共读活动,交流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提供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学习机会,让教师能够持续学习并跟进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2.深入推进省级课题《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构与实施研究》的研究工作,有机整合区域各项研训活动,完善课题的研究工作,引导课题组开展扎实、真实、朴实的研究。指导和鼓励教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小课题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反思不足。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 新学期初教研活动。

2. 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实施主题教研活动

三月份

1. “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

2. 综合联校教研活动暨居莉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一)

3. 市综合实践区域展示活动。

四月份

1.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和优秀指导教师评比活动。

2. 综合联校教研活动暨居莉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二)

3. 市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五月份

1. 综合联校教研活动暨居莉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三)

2. 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和优秀指导教师展评(现场展示答辩)。

六月份

1. 综合联校教研活动暨居莉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四)

2. 完成本学期学科和个人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2024-2-15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