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美术学科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深入推进美育浸润行动为中心,以提高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为目标,进一步改善教研制度和方式。基于各层级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诉求,形成以“区教师发展中心+市、区名师工作室+重点课题组”为核心的联动教研机制,推动区域教师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打造充满活力的艺术教育研究共同体,推动艺术教育教学的深度发展。要继续组织教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在素养导向下,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深入研究育人导向、创新导向、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努力推进我区美育的全面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梯队培训:多元方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组建团队,构建学习共同体
成立“学科联校教研组”,将各学校教师按地域位置,分到四个联校教研组,以“主题引领——课堂实践——研讨反思——二次实践”的方式滚动推进教研。各组聚焦主题、围绕项目、围绕跨学科、围绕阶段成果分享等进行共修和研讨。一学期各组分别对全区开放一次教研活动。平时每小组隔两周围绕专题自行活动。
2.进阶研训,梯队差异化发展
教师的年龄、能力、水平有差异,根据教师的不同成长需求,设计不同的培训目标与方式:1.建课堂阵地,助“新手教师”站稳讲台。2.重实践研究,促“骨干教师”风格塑造。3.树教师品牌,扬“优秀名师”经验辐射。
(二)教学研究:聚焦专题,提升教学活动实效
1.聚焦专题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两个专题:跨学科主题学习;创设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本学期将继续围绕两个专题为重点开展系列研讨活动。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推进”为关键要点,展开基于证据的观课、议课活动,尤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能力形成、素养落地。
2.三种方式开展教师“代表课”活动
(1)校本教研课落到实处。各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校本研讨课,学校教师都要上出“代表课”,旨在学校中凝聚美术老师智慧,进行校内的经验分享和交流,把握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深入学习市局发布的《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改实践。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合理采用主题教研、联合教研、网络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统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基本功培训、教学竞赛、理论学习、专家报告、外出考察等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制定课程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五级梯队教师占比。
(2)联校教研课上出质量。实行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教师要选出有学术性、有研究性的课,“代表课”要精心设计、用心说课、有心反思,既上出教师的个性特点,又体现自己独到的思考。教师“代表课”旨在在区内形成互相研讨和交流的开放氛围,逐渐突破教学实施难点内容。
(3)市级展示课上出特色。每学期在市级层面进行一次区域展示,选出两位教师上“代表课”,将逐步形成的天宁课堂特质进行交流、碰撞、分享、展示。
3.围绕“三例”开展相关研究
(1)课例研究:在新教学不断深化和推进的过程中,课例研究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课例研究前两轮分别在学校、联校组开展,第三轮在区域层面开展。(2)个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主要采用观察记录、调查问卷、谈话记录、作品评价与分析,以及描述典型事例等方法,跟踪个案发展变化过程,对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指导其他人具有启发意义。(3)作例研究:作例研究可以被视为课例研究的延伸、拓展和深化。作例研究让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有例可循”的同时,也在课例研究之外,为培养研究型教师提供了来自“作例研究”的新的发展路径。
(三)课题研究:问题导向,用课题方式破解难点
1.形成课程观念:随着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要通过培训和自修,实现两个转化:要从以课堂教学、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转变为对课程整体的研究;要从基于经验的教研,转变为基于经验与证据相结合的教研。
2.作业专题研究:根据作业调研中的突出问题,建议依据课标、紧扣教材、着眼作业,围绕如何有效示范、创新教学方式、如何进行作品赏析、如何进行单元化教学、如何进行作业设计、如何根据作业情况改进教学等提炼为研究的课题,开展深入的研究。聚力作业问题,改进指导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3.热点课题研究:围绕当前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课题《在地化美育:基于常州非遗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课题《基于绘本的美术创新实践素养培育研究》等的研究工作,总结推广省级结题课题《“回归本体”视角下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围绕课题,撰写相关论文、积累经典案例、形成“证据意识”“成果意识”,积极深入开展省市区三级课题研究。
(四)品牌布点:孵化项目,融合优势打造品牌特色
1.一校一坊:结合学校特色,结合项目研究,结合教师个人爱好,各校至少组建一个美育特色工作坊,分阶段展示成果。
2.一校一案:深入挖掘一校一坊的美术特色,将其作为校本课程研究对象,作整体规划和思考,逐步开发出有特色的美术校本课程。
3.一校一馆:美育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宣传。在校内没有美术馆的情况下,各校可以巧借场馆、长廊、大厅、楼层、转角等校园区域进行个性化打造,结合学校主题、学生活动、各类比赛,将教师个人、学生作品经常性地、成系列地展示,让目光所及之处皆展览。
4.一校一节:美术教师在各校活动基础上,结合一校一坊特色,每年固定时间开展校园美术节。美术节借由静态画展、动态展演或者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新时代新课标下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可以走出校园,借助校外场馆、资源,创新美术节形式。
5.一人一品:这里的“品”,既指作品,每位老师要加强专业修炼,每学期都要创作个人代表作品;也指品牌,从众多艺术门类中,选择一项作为不断修炼、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成果,为下半年区教师画展和美育浸润行动之素养展示做好充分准备。
(五)借力技术:多元运用,提升“智慧教育”实践水平
一是促新技术的学习、常态运用。二是积累录像课、比赛课、短视频等优秀学习资源。三是充分利用线上互动、跨界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结合比赛和信息化活动为契机,培训和学习信息化方法,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推动课堂转型,实现“学生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角色转变、优化知识组织方式”等目标。
新学期建议教师们努力做到“六个一”:1.读一本研究课程改革或课堂转型的专著。2.在联校教研组上一节“代表课”。3.撰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经验总结。4.带好一个社团,办一次学生作品展览。5.个人精心创作一张有质量的作品。6.主持或参与一个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 区期初教研活动。
2. 区新课标和大单元教学培训活动。
3. 联校教研组制定计划并发送至386921916@qq.com。
4. 区中小学生书画比赛。
三月份
1.区联校教研活动暨王晓杰工作室研讨活动(一)。
2.区学科中心组课题研讨活动——论文写作。
3.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四月份
1.市“同题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区联校教研活动暨王晓杰工作室研讨活动(二)。
3. 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五月份
1.区学科中心组课题研讨活动——成果提炼。
2.区联校教研活动暨王晓杰工作室研讨活动(三)。
3.区小学美术教师评优课比赛。
六月份
1.区联校教研活动暨王晓杰名师工作室研讨活动(四)。
2. 区中小学生书画优秀作品展览。
3. 区小学美术质量检测。
2025-2-10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