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水平,2月26日,天宁区初中地理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了常州市正衡中学骨干教师梁家琴老师带来的精彩地理示范课,并围绕这堂课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教学研讨活动。
梁家琴老师展示的课程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精巧,层次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亮点频出,充分彰显了梁老师卓越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课程伊始,梁老师巧妙地借助春晚舞台上的非遗元素进行导入,以独具特色的“花馍”作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主线,瞬间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课前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趣味连线,对众多花馍产地有了初步认识,就此拉开了本节课的精彩序幕。紧接着,梁老师带领学生解码北方花馍背后的地理基因,引导学生认识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从探究小麦的生长习性入手,学生们逐步深入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随后的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围绕面团发酵时间和保存时间展开,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气候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课堂高潮部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亲手制作十二生肖花馍,不仅体验到了制作花馍的乐趣,更深刻理解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思考其传承之路。
示范课结束后,在天宁区教研员吴琦老师的主持下,地理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何其康老师称赞这堂课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有力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宣传;焦溪中学刘海燕老师评价本节课设计别出心裁,各个教学环节妙趣横生,亮点突出,完美展现了地理学科与生物、美术等学科的跨学科融合;还有老师指出,最后的学生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也有老师提出宝贵建议,认为在学生完成十二生肖花馍制作后,教师可借助希沃投屏展示学生作品并组织分享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梁老师也分享了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她提到,在课前就确定以非遗元素导入课程,经过多方筛选,最终选定花馍作为串联北方农业知识的载体。考虑到北方地区是学生系统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她尤为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致力于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在讲解根据小麦生长习性分析农业生产这一模块时,充分结合学生学情,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而在制作花馍的活动环节,提前组织各小组确定制作生肖并搜集相关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活动的效率。
吴琦老师对本次示范课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点评。他充分肯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高度契合新课标要求,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吴琦老师还邀请正衡中学七年级地理备课组长徐时强老师分享备课组工作经验。徐老师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结合学情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有条不紊地开展备课工作;二是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组织学生复习旧知或预习新课,课堂上适时提问,让学生时刻保持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三是重点关注每个班级的临界生,强调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助力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复习
。
活动最后,吴琦老师对新学期的地理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其一,各区级学校要全力提升地理学业质量,依据自身学情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常态化开展教学活动设计,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其二,鼓励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勤练书法、精于绘图,精准把握地图细节,积极参与市级竞赛,提升天宁区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竞争力;其三,持续加强区级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推动五级梯队晋升,为天宁区地理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