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智慧教育”曹烨工作室第十二次线下会议在常州市龙锦小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工作室主持人曹烨主持,围绕心理健康课程实践、教学研讨及家庭雕塑体验三大板块展开。
课堂赋能,化解焦虑
活动伊始,是魏健老师带来的《与考前焦虑说再见》主题公开课。魏健老师以贴近孩子的语言,有趣的情绪小游戏开场,再从“暖心坊”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们将内心的紧张感具象化——是心理上的紧张、担心;也是生理上的“心脏怦怦直跳”“冒冷汗”。通过互动讨论,孩子们认识到:考前适度紧张是正常的身体预警信号,不必恐惧,关键在如何与之共处。
在“调节焦虑方法”环节,魏健老师化身为“情绪魔法师”,带领学生解锁实用工具:“放松深呼吸法”“目标转移法”以及“成功影像机”等。这些可操作的方法让抽象的情绪管理变得具体可行。
课堂在原创儿歌《考前焦虑再见歌》的朗读中达到高潮。魏老师设计了朗朗上口的儿歌:“烦恼泡泡轻轻吹,信心翅膀高高飞,深吸一口勇气糖,考场亮出真光芒!”孩子们拍手跟着朗读,边朗读边做动作,将方法内化。当“焦虑再见”的宣言响彻教室时,轻松的笑容已取代了紧锁的眉头。
评课赋能,心育深耕
课程余韵未消,曹烨工作室团队即刻围坐,围绕魏健老师这堂《与考前焦虑说再见》展开研讨。
牟凌霞、陆舒怡、邱毓老师就课堂情绪管理方面,认为魏健老师通过营造安全氛围帮助学生打开内心、释放焦虑并接纳自我,吴辉老师则提出可以用“耶克斯-多德森倒U形图”直观展示焦虑与表现的关系,李成祥老师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图表卡通化,帮助学生更快理解。
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张铃梦和吴睿霞老师肯定课堂游戏生动有趣、教学语言精准有效,孙鸣和李悦老师在认可的同时,也提出适当简化诗歌的建议。
刘丹和徐月月老师从学科融合角度,认为课程兼具语文的严谨性和科学的逻辑性,徐月月老师还建议可通过“打败焦虑小怪兽”等情境让抽象情绪更具体化。陈芸老师特别提到适度焦虑的积极作用,建议课题表述可以更加精准。
此外,陈涛老师对课程设计的创新性表示肯定,并提议可以适当强化心理课的专业流程,使教学环节更加规范。陈伟伟老师则指出,板书设计不仅严谨规范,其布局和重点标注,有效强化了学生的课堂记忆。
工作室领衔人曹烨主任也从“有根、有趣、有序”三方面分享感受:一堂优秀的心理课堂是“有根”的,能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回应他们的实际需求;“有趣”的课堂往往融入了教师独特的个人风格,让学习过程充满活力;教学是“有序”,按“知情意行”理论框架推进,帮助学生认识情绪并学会与之共处,同时结合生活化的方法缓解过度焦虑。此外,教师需具备敏锐的语言捕捉等能力,通过外化等技术引导学生心智化成长。
家庭雕塑,感悟互动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曹主任讲解了萨提亚家庭雕塑的实施步骤和操作规范。根据陈伟伟老师提供的雕塑主题,曹主任带领大家体验家庭雕塑的全部流程。大家通过每一个雕塑的位置以及在位置上的感受的分享,深刻体会到不同角色带来的独特体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所有人深刻认识到萨提亚家庭雕塑在呈现家庭互动模式、促进相互理解方面的独特价值。
当教育以温柔智慧照亮成长中的阴霾,孩子们便拥有了笑对挑战的内在力量——这比任何分数都更接近教育的本质。今后,“智慧教育”曹烨工作室将继续深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为学生的心灵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