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发展中心>>课程教学>>小学>>美术>>计划通知>>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天宁区小学美术教师教研训工作计划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天宁区小学美术教师教研训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8-31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蒋春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天宁区小学美术教研工作,以深入推进美育浸润行动为核心,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为纲领,严格落实常州市深化课改、作业管理、加强校本教研相关文件精神。聚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美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大目标,融合市级教研“资源整合、梯队建设、成果转化”要求,创新教研机制与方式,推动区域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梯队培训:分层赋能,构建教师成长 “三阶路径”

1.组建联校共同体,落实协同教研

按地域划分 4 个“学科联校教研组”“主题引领→课堂实践→研讨反思→二次实践”闭环推进,每学期各组向全区开放 1 次教研活动,隔两周开展 1 次专题自主活动,形成“校校联动、资源共享”的教研生态。

2.实施分层培育,助力差异发展

新手教师:以“站稳讲台”为目标,开展“1 1 师徒结对 + 课标解读培训 + 常规课磨课”要求学期内积累 3 份完整课例(含教案、课件、反思);骨干教师:以“塑造风格”为目标,聚焦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承担联校 / 区级 “代表课”,学期内形成 1 份个人教学特色案例;优秀名师:以“辐射引领”为目标,对接市级名师工作室,承担市级展示课 / 专题讲座,学期内提炼 1 项可推广的教学经验(如示范教学策略、作业设计方法)。

(二)教学研究:聚焦课改,深化 “课堂 + 校本” 双实践

1.抓实校本教研,落实市局文件要求

严格对照《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行“三环节”校本教研模式:第一,问题导向定主题每月围绕 1 个教学痛点(如“非遗资源融入课堂难”“作业评价不精准”)确定主题,形成 “问题清单→研讨方案→实践计划”;第二,多元形式开展:结合 “主题教研 + 网络教研 + 教学竞赛”每校每月至少 1 次校本研讨课,要求全体教师参与“代表课”打磨,凝聚校内智慧;第三,成果校内转化:学期末开展 “校本教研成果展”,汇编优秀课例、教学设计,纳入学校美术校本资源库。

2.开展 “三级代表课”,破解教学难点

1校本课:重“实效”,聚焦“学生素养落地”,课后需提交“课堂观察记录(含学生能力形成证据)+ 作业分析报告”。(2联校课:重“研究”实行自主申报制,教师需围绕 “跨学科”“真实情境” 专题设计课例,配套提交“说课稿 + 反思报告”,形成区内研讨氛围。(3市级课:重“特色”,每学期推选 2 名教师参与市级展示,突出天宁课堂特质(如非遗融入、绘本创新),课后提炼 1 份“课例成果报告”。

3.推进 “三例研究”,强化成果意识

1课例研究:按“校→联校→区域” 三级推进,区域层面课例需配套“学生素养发展证据(如作品对比、课堂提问记录)”。(2个例研究:选择若干名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观察记录 + 作品分析 + 谈话记录” 跟踪,学期末形成 1 份《学生美术素养成长报告》。(3作例研究:以“作业设计→实施→评价→改进”为链条,每单元设计 1 份“分层作业方案”,学期末汇编《优秀作例集》(含作业设计意图、学生作品、评价标准)。

(三)课题研究:问题导向,破解 “作业 + 课改” 难点

1.转变研究观念,对接课改要求

通过“课标培训 + 课题案例分享”,推动教师从“教材教法研究” 转向“课程整体研究”,从“经验型教研”转向“经验 + 证据型教研”。

2.聚焦作业管理,深化专题研究

对照常州市作业管理文件要求,围绕“作业设计、示范指导、评价改进” 三大痛点提炼课题(如《小学美术单元化作业设计策略研究》《基于学生作品的作业评价方法研究》),学期内开展 2次专题研讨,形成 “问题解决策略 + 典型作业案例”,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3.借力市级资源,提炼本土成果

对接省级课题方向(如“常州非遗项目化学习”“绘本美术实践”),推广省级结题课题《“回归本体” 视角下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期撰写 1 篇相关论文积累 3-5 个经典教学案例(含教案、课件、学生作品、反思);形成“成果提炼清单”。

(四)品牌布点:融合资源,打造 “校本 + 市级” 双特色

1.推进 “四一工程”,夯实校本基础

一校一坊:各校至少组建 1 个美育工作坊(如常州梳篦、烙画),每学期展示 1 次阶段成果(如学生作品展、工作坊体验活动);

一校一案:以工作坊为核心,开发校本课程(含课程纲要、课时设计、评价标准),学期末提交 1 份课程实施报告;

一校一馆:利用校园长廊、大厅打造 “微型美术馆”,每月更新 1 次师生作品(按主题分类,附作品解读);

一校一节:固定时间举办校园美术节,结合市级 “研学实践画展”“烙画展”,采用 “静态展 + 动态展演” 形式,鼓励作品走出校园(如对接社区、市级场馆)。

2.联动市级资源,拓展成果平台

加强与常州画院、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的合作,组织教师参与“市级研学实践成果展”“烙画进京展” 等活动;对接《中国中小学美术》《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推荐优秀论文、案例投稿,提升区域成果影响力。

(五)技术赋能 + 成果提炼:双线提升教师研究能力

1.深化智慧教育应用

常态运用:每学期开展 1 次“信息化教学培训(如课件制作、短视频剪辑、线上互动工具使用);资源积累:建立区级 “美术优质资源库”,收录录像课、比赛课、学生作品等,供教师学习借鉴;课堂转型:鼓励用信息化手段创设“真实情境”(如 VR 体验非遗制作),推动“学生自主探究 + 师生学习共同体”建设。

2.强化成果提炼方法指导

“六个一” 为抓手,明确成果要求与方法:读 1 本专著撰写 1 教学论文; 1 节代表课 1 个社团:学期内办 1 次学生作品展,形成 “社团活动方案 + 学生作品册 + 活动总结” 1 幅作品参与 1 个课题:区级以上课题需承担 1 项具体任务(如数据收集、案例撰写),学期末提交 1 份阶段性成果报告。 

三、具体安排

月份

1. 区期初教研活动。

2. 新课标背景下优化作业设计专题培训活动。

3. 联校教研组制定计划并发送至386921916@qq.com

4. 区小学生科学幻想画比赛。

十月份

1.区联校教研活动暨市区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一)。

2.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3. 区小学美术教师优课评比展示活动

十一月份

1.学科中心组成员课题研讨活动。

2.区联校教研活动暨市区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二)。

3. 区域联合教研活动。

4. 美术学科项目式学习专题培训活动。

十二月份

1.学科中心组成员课题研讨活动。

2.区联校教研活动暨市区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三)。

3. 区小学美术质量检测。

4. 区小学生科幻画优秀作品展览。

一月份

1.区联校教研活动暨市区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四)。

2. 美育成果交流分享会。

2025-8-28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