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一年级新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扎实语文学习基础,10月10日,何曙慧老师带领一(1)班学生开展教学,巧妙融入幼小衔接“十三个能力”,让拼音学习更具逻辑性与趣味性。
课堂初始,教师通过生动的音频和口型示范,带领学生认读d、t、n、l。学生们仔细观察教师的发音口型,认真模仿跟读,在反复练习中,倾听能力(专注听教师发音示范)与语言模仿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准确掌握了这几个声母的读音。
紧接着进入记形环节,教师借助形象的比喻和简洁的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之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记忆声母形状的方法,这一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记忆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清晰阐述自己的想法)与社交能力(小组内交流互动)。
最后是拼读环节,教师展示“踢球(tī)”“吹笛(dí)”等与生活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谁在干什么”,锻炼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再结合所学声母进行拼读。学生们积极尝试,从单个声母的认读,到与韵母组合成音节的拼读,逐步突破,学习能力与任务意识(完成拼读任务)得到进一步培养。在教师的巡视指导和同学间的互相交流中,大家不断纠正拼读错误,提升了自我修正能力与专注力。
此次教学环节将幼小衔接能力培养自然融入其中,不仅让学生系统掌握了d、t、n、l的拼音知识,更助力他们在观察、表达、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发展,为后续语文学习开启良好开端。
课堂展示后,进行评课。本次拼音课收获多维度好评,一至六年级老师从不同角度肯定其亮点,亦提出精准建议,尽显课堂设计的巧思与成长空间。
授课以趣味为引,或用国王艺术节故事串联全程,或借趣味故事开篇,瞬间贴合低年级学生认知,让抽象拼音变得可感可知;以互动为基,小组合作找字母差异、多元情境任务,既激活课堂氛围,又在协作中培养学生观察与交流能力;更以习惯为本,将习惯养成融入知识传递,关注全员参与,尽显教学细节的温度。
同时,老师们也给出宝贵建议:看图说话环节,教师适当点拨,可增加多位学生重复练说环节,以提升表达能力;拼读环节还应强化拼音拼读要点,并用视频播放口型演示,让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整体而言,这是一节思路清晰、知识与素养并重的优质拼音课。
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技巧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雕庄中心小学的语文组教师们将继续努力,师生共赴成长。
图文:一年级组 何曙慧 审核:戴春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