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小学>>雕庄小学:聚焦乘法教学 共探教学优化
雕庄小学:聚焦乘法教学 共探教学优化
发布时间:2025-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发布者:蒋慧

近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道小学数学乘法题,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纷纷转发。借此热度,雕庄小学数学研组就乘法教学展开了扎实的研讨。蒋慧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并且和老师们一起聚焦乘法教学,共探教学优化

首先,蒋老师以仇燕萍老师《理解教材变化 优化教学策略 —— 以“认识乘法”两版教材对比为例》一文为切入点,对比了新旧教材在“认识乘法”单元的编排差异。原教材安排1课时,新教材安排了3课时,新增例3创设矩阵特征情境,进一步勾连两道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使得乘法意义的建立更完整。她指出,新教材拉长学习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积累感性经验,深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随后,蒋老师梳理了多位专家观点。《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陈洪杰认为两种写法均合理,核心是理解“几个几”;张奠宙老先生从数学史、算法和语言逻辑出发,他认为乘数在前,被乘数在后,更具有逻辑自洽性;曹广福教授提出小学乘法教学应“从有序到无序”。教材官方的回复是这样的:乘法算式的符号表达是对乘法定义的一种约定,在具体情境中意义唯一

最后,在研讨环节,老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低年段的张老师认为:虽然数学体系中没有严格规定被乘数和乘数位置,但二年级学生需要先区分。中年段的周老师表示,从“数量”抽象出“数”,从“数量运算”转化为“数的运算”,这就是数学抽象,恰恰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高年段的吴老师也谈到了数量和数的区别,数是一个抽象概念,和低年段的学生更多地是在讨论现实情境,所以需要关心的是“数量”和“数量运算”,需要区分“份数”和“每份数”。

有这样一句话:你人走进了数学世界,但脚上还粘着现实的泥土。此次理论推荐活动,为雕庄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后续乘法教学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图文:蒋慧    审核:吉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