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意浓,桂花香,重阳至。2025年10月27日,在弥漫着糕点甜香的焦溪幼儿园活动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食育课程正在温情上演。与往常不同,今天的“讲师”是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焦溪古镇的非遗美食传承人。在家园社三方的共同见证下,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重阳糕,将爱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基因,深深地烙刻在心间。
非遗传承进课堂,文化种子植心田
本次活动是焦溪幼儿园“融合民俗温情,筑牢安全防线”校园餐自我督导开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所大胆创新食育形式,突破校园围墙,积极链接社区资源,特邀本地非遗美食传承人走进课堂,为孩子们现场展示并教授重阳糕的传统制作技艺。
从米粉的配比、到馅料的填充,再到模具的定型,传承人每一个步骤的细致讲解与演示,都让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在传承人和老师的辅助下,孩子们伸出小手,认真地搓粉、填模、点缀,将一粒粒芝麻细心地嵌入糕体中。这不仅仅是一次手工制作,更是一场与本土文化的深度对话,让传统的“焦溪味道”在新时代的娃娃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家园社协同共育,孝亲敬老润无声
活动现场,温馨的氛围不仅源于糕点的香甜,更来自“家园社”联动产生的情感共鸣。除了非遗传承人的专业引领,家长代表们也深度参与其中,与孩子们一同动手,共享亲子合作的乐趣。一位参与活动的“妈妈帮厨员”动情地表示:“能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里,跟着非遗传承人学做重阳糕,这个经历太特别了。这比任何说教都更能让孩子理解什么是敬老,什么是传承。”
老师们则巧妙地将故事、诗词与制作环节相结合,引导孩子们思考“重阳糕要送给谁?”“为什么要敬老?”,让孝亲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孩子们的心田。
从课程到行动,爱意在传递中升华
课程的高潮,在于孩子们将亲手制作、蒸熟的重阳糕精心打包,准备带回家中,献给家中的长辈。这一块小小的重阳糕,已不再是普通的点心,它承载着孩子的劳动成果、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理解以及对长辈最纯真的爱意。这一“从课堂到家庭”的延伸,完美诠释了该园食育课程 “教学与生活融合” 的核心内涵,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情感教育的双赢。
焦溪幼儿园是园长介绍,此次邀请非遗传承人入园,是园所深化“家园社”联动、拓宽食育课程边界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园所将继续挖掘本地优质文化资源,将更多的“非遗”元素、“家乡味道”融入幼儿教育,在坚守校园餐食安全底线的同时,持续丰富 “浸润文化内涵,滋养幼儿全面发展” 的办园实践,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下一代身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文/沈晓君 摄/李芸 审核/办公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