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10月28日,常州市朝阳新村第二小学杨丹老师执教了二年级语文《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一场跨越千年的星空对话正在上演。
趣味导入,开启星空之门
课堂伊始,杨老师通过一首关于星星的歌曲点燃了学生的热情。随后,一个“AI版张衡”的虚拟形象登场,以亲切的口吻邀请孩子们。这种充满创意的导入方式,瞬间拉近了学生与千年之前的张衡的距离,也让“数星星”的主题自然地融入课堂。
走近张衡,触摸历史温度
“数星星的孩子究竟是谁?”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翻开语文书自主阅读。为了让学生更立体地认识张衡,杨老师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寻找显性信息,当学生了解到张衡是汉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了能预测地震的地动仪时,眼中满是惊叹。杨老师顺势让学生以“小名片”的形式,用自己的话介绍张衡,在锻炼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人物的认知。
文本探究,领略文学与科学之美
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杨老师借助两幅画面,引导学生品味文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通过表演动作,身临其境地感受小张衡数星星的专注也由此体会到小张衡的坚持与耐心。在探究奶奶和张衡的对话时,杨老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人对“星星数不清”的不同看法。为了验证张衡的发现,杨老师播放科普视频,让学生明白张衡是通过长期观察与思考才得出结论,这种科学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这堂课,杨丹老师以生为本,将AI技术与识字、阅读、写作、人文熏陶融为一体。学生在领略文学语言美的同时,触摸到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核,更在跨学科的知识交融中,开启了对星空、对科学的探索之门,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撰稿:杨丹 摄影:毛俊颖 审核:杨波)
|
|